近日,伊能靜在綜藝節目《理想家》中首次談及兒子哈利“穿女裝”的爭議問題。
作爲母親,面對部分輿論給予兒子的指責、批評甚至是謾罵,伊能靜選擇了足夠的尊重和包容:“我會給他所有的自由,他在我的世界裏,他可以成爲自己。”
圖片來源自微博
哈利是伊能靜和前夫庾澄慶共同養育的孩子,今年18歲,正在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學院就讀服裝設計專業。
圖片來源自 Ins
作爲星二代,哈利的一舉一動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公衆的圍觀,個人社交賬號也被網友扒出。很快,#伊能靜兒子穿女裝#的話題火速登上微博熱搜,一挂就是足足一整天,掀起輿論熱議。
照片中,哈利一頭黑色長發,妝容精致,個性十足。
圖片來源自 Ins
一時間,各種流言八卦、惡意叵測撲面而來。
得知消息的哈利第一時間打電話給媽媽,詢問道:“你會不會受傷?會不會影響到你的工作?” 並決定關掉了ins賬號,不再更新。
伊能靜卻十分坦然,她告訴兒子:“不用,你不需要承擔來自父母職業上帶給你的任何東西。大不了我就不做這個行業了,不重要,沒有什麽比你更重要。”
並鼓勵他:“你會讓更多人知道,自由是非常珍貴的,尊重別人做自己是非常珍貴的。”
圖片來源自 Ins
在伊能靜的眼中,孩子是獨立于父母的個體,他可以特立獨行、可以與衆不同,只要他願意。
得到媽媽無條件支持的哈利,再度打開了自己的ins賬號,無所畏懼地展示自己的生活,他說:“我自由了。”
圖片來源自 Ins
不替孩子做選擇,不賦予他們過多的期待,淡然處之的背後需要的不僅僅是理解和包容,還有支持和肯定,尊重他們的選擇以及追求自我的寶貴價值,這在我們的教育中是多麽稀缺的一課。
“每一個人,都有成爲自己的自由”
對于哈利來說,父母的婚姻狀態並不算美好。在他6歲的時候,伊能靜和庾澄慶就離婚了。兩人離婚5年後,伊能靜答應了秦昊的求婚。隔了一年,庾澄慶也走進了全新的婚姻。
但離婚這件事並沒有過多地影響哈利的生活,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來自媽媽的愛和關懷始終如影隨形。
圖片來源自 Ins
伊能靜從來不把自己的審美強給孩子,對哈利的穿著打扮,她一次也沒發表過反對意見:“我沒有理由也沒有權利去幹涉孩子想要體驗的一切,哪怕這些事情會讓他備受爭議。”
兒子喜歡舞蹈,她就全力支持,還特意去現場觀看表演。結束之後不是敷衍地誇贊,而是認認真真在微信裏寫出自己的感想,肯定兒子的付出和表現。
圖片來源自 Ins
她是媽媽,也是兒子最親密、最可靠的朋友,她會陪著兒子一起旅行、看畫展、打卡網紅美食店,分享同一杯飲料、拍搞怪的照片……
在哈利的ins照片裏,總會出其不意地放上一兩張媽媽的照片,看起來親密而美好。
圖片來源自 Ins
最難能可貴的是,伊能靜不僅懂得陪伴的重要,而且深知放手的意義。
17歲以前,兒子每年的生日都和自己一起度過,但隨著他慢慢長大,伊能靜發現他其實更希望和朋友們一起過生日。
17歲生日那天,哈利照例問伊能靜“要不要帶妹妹來過生日”。伊能靜突然意識到,自己將不再是兒子生日的“主辦方”,而是變成了一個“參與者”,因爲兒子已經擁有了獨立社交的能力,她需要做的就是給足兒子空間。
圖片來源自 Ins
那天,伊能靜照常帶著女兒陪哈利一起切蛋糕,然後早早地離開,囑咐兒子說:“你今天可以玩過12點。”
等到坐回車上,伊能靜一個人默默地流下了眼淚,對于兒子的成長和遠離,她深切地體會到每一位媽媽內心的失落和酸澀,但她知道,愛是放手。
“得體的退出,是我給你成年時最好的禮物。”
圖片來源自微博
和外界的設想完全不同,哈利成長地十分優秀。
作詞、作曲、繪畫、跳舞、服裝設計,興趣廣泛、多才多藝,並且學校功課從來沒有低于A,妥妥的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的別人家的“學霸”。
哈利送給媽媽的自畫像
乘風破浪的姐姐舞台首秀上,伊能靜演唱了一首《你說要我愛你》,正是由哈利親自作詞作曲的。
演出結束之後,伊能靜十分驕傲地在微博裏記錄說:“18歲已經是藝人的媽媽,唱起了18歲兒子寫的歌,平行時空裏,我的青春期和你的青春期相遇重疊。”
圖片來源自微博
其實一開始接到浪姐的邀約時,伊能靜很猶豫,家人也大多持反對意見,只有兒子哈利一直默默支持她,不僅親力親爲教媽媽跳舞,還溫柔地鼓勵她,讓她鼓起勇氣追逐新的可能。
“你支持我們做自己,我們也一樣希望媽媽不要爲當媽媽放棄。”
圖片來源自微博
這份愛與尊重,從來不是單方面的傳達和付出,更多地體現在母子雙方:
“從今天開始,不再叫你寶貝,我們是平等的彼此,你成全了我做我自己,我也希望我能成就你獨立自由。”
圖片來源自網絡
“所謂正常,是一種無形的枷鎖。”
在傳統觀念中,性別被給予了太多固有的期待。
人們總以爲男孩就應該堅強隱忍,女孩子就應該柔弱纖細,機器人、奧特曼是男生的快樂,布娃娃、化妝品是女生的選擇,大衆眼中所謂“正常”的樣子,爲所有人铐上了一層無形的枷鎖。
就連備受全球人民寵愛的英國喬治小王子,都曾因爲芭蕾課遭受美國節目主持人的嘲笑。
節目上,主持人 Lara Spencer 在向觀衆播報小王子的課程表時看到他正在學芭蕾,一時竟忍不住笑出聲來,周圍的觀衆也附和著笑作一團。
圖片來源:美國ABC電視台
接著,Lara又滿是嘲諷和調侃的說道:
“威廉王子表示,喬治非常喜歡芭蕾。我想要告訴威廉王子的是:‘咱看看喬治能堅持多久吧’。”
說完又抑制不住地笑了起來。
圖片來源:美國ABC電視台
小王子喜歡舞蹈,並開始認真地學習芭蕾課程,原本是一件非常可愛並且值得鼓勵的事情,然而這一切到了美國媒體口中就變了味。
Lara在笑什麽?觀衆在笑什麽?
顯然在這群人眼裏,小王子這樣身份尊貴的男孩,怎麽會喜歡和堅持芭蕾舞這樣的課程呢?這哪裏是一個前途無限的男性的愛好?這不僅滑稽,更不該是一個男孩子該有的“體面”愛好。
圖片來源自 Google
因爲不同,所以怪異。
但在這個世界上,不同不代表有罪,相同不歸屬正義。不同的性別、種族、膚色、愛好、性傾向,都不是招致批評和議論的理由。正是因爲有那麽多不同存在,尊重才顯得格外有意義。
電影《丹麥女孩》中,風景畫家艾納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逐漸發現自己的內心真正渴望的是成爲一位女性,他的妻子格爾達在各種社會非議和誤解中不離不棄,最後鼓勵艾納徹底變成莉莉。圖片來源自豆瓣
而在這段“主持人和觀衆一起笑喬治小王子學芭蕾”的視頻播出後,大量網友都站出來批評節目的態度不妥。
之後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討論,甚至發起了一個“Boysdancetoo(男孩也能跳舞)”的熱門話題,無數的男性舞蹈家、喜歡舞蹈的普通男孩都站出來聲援。
他們用行動告訴人們:“男孩也可以喜歡跳舞,跳芭蕾,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熱愛的事物,並且不被嘲笑的權利!”
數百名男性舞者在紐約廣場聚集一同跳舞用行動聲援喬治小王子圖片來源:Google
霍思燕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曾對著鏡頭對兒子嗯哼說:“嗯哼,你會爲你心愛的人穿女裝,媽媽也會支持你的。”
杜江在一旁補充說:“爸爸那是在演戲,爸爸是一個男生。你要做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只有爲了自己心愛的女人才能幹這樣的事情。”
一旁的霍思燕溫柔地反駁:“我覺得你不應該那麽說,也可以爲心愛的男生或女生。”
圖片來源自 Ins
我們總是教育孩子,你可以成爲任何你想要的樣子,但還是會不經意地把某個身份強加在孩子身上。
接納你的不同,尊重你的喜歡,對于幼小無助的孩子們來說,周圍人的包容支撐著他們走過艱難的“自我認知”階段,而歧視、謾罵和诋毀,可能摧毀的是一顆美好的心靈。
“想要成爲女孩,
爲什麽是錯?”
大家還記得那個天才少年徐譽舒嗎?
2019年11月13日,剛剛17歲的高三少年徐譽舒從重慶第二外國語學校的教學樓上一躍而下,後因搶救無效,遺憾地結束了自己青春而短暫的生命。
他在遺書中這樣寫道:“對不起,我盡力了。在下一次讓自己如此失望之前,還是自己早點了結爲好。”
徐譽舒留下的遺書
徐譽舒從小成績優異,博覽群書,一歲零八個月開始學習認字,三歲時就可以每天讀完五六本圖畫書,小小年紀就展現出了超出同齡人的出色學習能力,還因此被當地媒體報道過。
圖片來源自網絡
但隨著徐譽舒的長大,從初二開始,他表現出了抑郁情緒,心理醫生診斷是患有抑郁症和易性癖。徐譽舒抑郁的一部分原因來自于對自己性別角色的抵觸,另外一部分則疑似遭受校園暴力。
因爲從小接受的教育和傳統社會觀念對自身思想的影響,徐譽舒明白自己不可能完成性別角色的轉變,導致他産生了更加嚴重的自憐、自恨,以及自我憎惡的負面心理。
他在一篇“病中隨筆”中寫道:“對自己深深地不認同,對自己性別角色的抵觸,對異性身份的強烈向往,以及對人際交往的排斥,在反複折磨著我。”
圖片來源自網絡
在學校裏,徐譽舒因爲性格孤僻、不善交際,說話女性化明顯而受到同學們的排擠,被嘲笑“不陰不陽”。
爲了融入同學之中,徐譽舒不惜裝瘋賣傻,強顔歡笑。父親向班主任反應兒子的情況,得到的是對方輕描淡寫的回應:一個男子漢動不動要死要活的不好。
周圍人的不理解讓徐譽舒更覺得自己與這個冷漠的世界格格不入,他對人際交往異常排斥,更對異性身份産生了強烈的向往。
他開始服用雌性激素、購買女性服裝。
圖片來源自網絡
徐譽舒還曾向父親徐遠俠提出過變性要求,但父親不能接受:“醫生說現在不管他,過幾年就好了,可他想吃雌激素、購買女性服裝,我不能熟視無睹,我沒法接受。”
同學的排擠、醫生的漠視、家人的不理解,讓年少的徐譽舒徹底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他曾有過多次爬窗想跳樓自殺的行爲,都被老師和同學阻止。
他在文章中說:“當從窗口被人拉回時,我只是歇斯底裏地嚎叫與哭泣。活著,就是人痛苦的根源;死亡才是生命的原點,終極的藝術。”
圖片來源自網絡
拿到抑郁症和易性癖的初診報告時,徐譽舒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般地喜極而泣,他爲自己的“不正常”找到了理由。
性別能夠說明什麽呢?17歲的徐譽舒想不明白,自己想要穿女裝,想要變成女孩,想要過上正常人的生活,究竟哪裏是錯?
圖片來源自豆瓣
抛卻外界一切的誤解和诋毀,沒有人能夠看到,徐譽舒的內心依舊是那個志向昂揚的孩子。
他說:“我想成爲一個讀書人。讀書人勇于背負,讀書人說話擲地有聲。” 那樣正直、坦蕩的孩子,在四面八方的惡意中傷下無處遁逃,只能從高樓墜下,義無反顧地踏入自由的虛無……
試想一下,如果家長可以接受孩子脆弱的心理需求;如果學校可以包容學生不同的性別取向;如果同學可以接納每一個與衆不同的人,那麽或許這樣的悲劇就不會發生。
那個17歲的生命,依舊可以綻放如花。
圖片來源自豆瓣
當人們對這個世界的了解越發深入,就會知道大自然之中並不是非黑即白,人也並非僅分爲男女,這份不斷探索的認識和了解讓我們可以坦然地去接受更多的可能。
如果這個世界總是“求同”而不“存異”,那可能將會有更多的人因爲堅持一些不符合刻板印象的愛好而被人嘲笑、霸淩,因爲世俗的歧視、偏見,而被迫放棄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
成爲男孩的模樣,成爲女孩的模樣,成爲父母期待的模樣…… 都不如成爲自己。
圖片來源自ins
作者:Cheryl,精英說90後作者,英國海歸,用心寫字。
精英說是全球精英、留學生的聚集地。每日發布海內外前沿資訊,這裏有留學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國街頭訪問,全方位爲你展現真實的海外生活。歡迎大家關注精英說(ID: elitestalk)。
Reference:
精英說:BBC找來2個嬰兒做實驗,結果打臉性別教育,還有多少代人將被毀在偏見的歧視裏?
豆瓣:丹麥女孩
她刊:伊能靜兒子穿女裝上熱搜:我媽都沒管,你多什麽嘴?
☆ END ☆掃描小編芝士奶蓋的二維碼
手動拉你進同齡育兒群抱團育兒
備注:孩子出生年份,比如2010
近 期 好 文
點個“在看” 一定要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