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新移民家長抱怨說:我的孩子在新加坡長大,並不擔心英語水平,反而要擔心華語。
雖然新加坡奉行雙語教育,不會讓孩子丟失說母語的能力,但他們好像更習慣于說英語,對英文的使用也更有信心!
最新調查:
本地年輕人英語/華語信心程度
42.2% VS 45.6%
最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NIE),公布了一項最新的調查結果:
本地華族年輕人中(18-25歲),對英語和華語的自信心程度,分別爲42.2%和45.6%。
年輕人對華語自信心超越了英語!
還挺意外的吧!調查人員也是一臉震驚,還反複查證數據來核實結果。
其實這項調查很有趣,不針對語言水平,僅僅針對“語言自信心”。
但“語言自信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人們對于使用這種語言的主觀意願,比方說你平時習慣的語言,或者你更願意開口說的語言,一定是你最有自信,覺得自己掌握最好的。
(圖源:SGSME)
華語重回C位
大概基于三層原因
什麽情況?華語好像重回C位了?!
研究發現,本地年輕人重視華語,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①更有母語優勢
在接受調查的年輕人中,他們很多人認爲,華語雖然通常是非正式場合使用的語言,但他們說得比身邊人好,所以使用起來比較有信心。
而英語是官方或職場正式語言,與他人比較時,自信心會受影響。
(圖源:海峽時報)
②對雙語學習重要性的認識
學習一門語言,時間久了大家會發現,自己不僅僅是掌握了一個溝通工具,更是獲得了一種新的思考和表達能力。
這是語言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傳承母族文化,讓自己多一種思維模式,也是本地年輕人的一層考量。
(圖源:椰子朋友圈)
③中國崛起,學華語更有利于事業發展
當然也有務實考量,近幾年中國的崛起,讓本地年輕人感覺到掌握雙語的實用價值–對事業發展有利。
(示意圖)
兒童調查
僅11.1%對使用華語有信心
剛才說的是18-25歲的年輕人,那小娃娃們怎麽樣呢?
結果截然不同!
在9-12歲的受訪兒童中,只有11.1%的孩子選擇對華語有信心,57.8%的人表示對英語有信心,其余17.8%選擇了Singlish。
看來本地華語教育工作者,接下來有著重努力的方向了。
調查人員認爲,導致孩子們對華語信心走低的原因之一,是小學雙語教育剛剛開始,他們還是習慣以英文爲主導的語言模式。
(圖源:海峽時報)
說起新加坡的雙語教育,不得不提到國父李光耀先生。
新加坡:
不得不推行的雙語制度
開國總理李光耀寫過一本他認爲這輩子最重要的書:《我一生的挑戰——新加坡雙語之路》。
講的就是新加坡的艱難抉擇,別的國家從不會當成問題的語言。在新加坡,特別是教育領域,卻是一座難以翻越的大山。
李光耀將雙語制度稱爲新加坡成功的基石,這是一個極高的評價了。
在新加坡開國之初,本地華人既不會說英語也不會說華語,他們一般使用方言,馬來人和印度人也是使用自己的母語,國人之間因爲語言隔閡很深。
同時,自英國殖民時期新加坡的法律語言就是英語,官方文件都由英語寫成。這時候,英語成了官方與融合各個民族的不二選擇。
1980年的時候,只有10%的新加坡家庭主要使用英語交流,到了2010年,這個比例,已經增加到60%。
現在,本地年輕人張口都是英語。哦不,是Singlish!
關于雙語教育,李光耀本人也有有趣的經曆,不過他的經驗在于學華文。
李光耀的外祖母當年在他剛上學的時候就把他送到華校,但是由于華校的老師講方言,李光耀在學校什麽也聽不懂,上學非常痛苦。
在他本人的堅持下,他的媽媽把他送去英校樂德小學。從此,李光耀接受了純英語教育,後來更是進入世界名校劍橋,成爲新加坡一代開國總理。
李光耀總理付出的辛勞可能更多。他是離開校園之後,在幾乎全英語的環境中,四十歲才開始苦學華語。
他意識到,英語讓新加坡同世界連接,華語卻讓新加坡同講華語的亞洲大國中國,以及無數優秀的海外華人連接。
于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李光耀在本地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推廣講華語運動。
不僅僅是看中中國的經濟。
李光耀親身經曆學生抗議,發現華校生比英校生有更好的紀律、更成熟的價值觀,他們對生活的目標十分清晰,這讓青年時期的李光耀大爲震動。
他希望新加坡人能夠保留華人的優秀傳統,到哪裏都不會“忘本”。這,就建立在講華語之上。
爲了鼓勵年輕人講華語,李光耀還主持建立了超過1億新元的雙語基金,注重在學前時期的投入。
現在,基金會仍然在運行,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學好母語的重要性。
不得不說,李光耀此舉可謂高瞻遠矚。
新加坡成爲一個重要的中樞,和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做生意。金融中心、貿易中心的地位被牢牢鞏固住,雙語的確是優勢。
椰友們,你們怎麽看待最近新加坡年輕人中出現的“華語熱”現象,歡迎在評論區說說你的看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