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新移民家長抱怨說:我的孩子在新加坡長大,並不擔心英語水平,反而要擔心華語。
雖然新加坡奉行雙語教育,不會讓孩子丟失說母語的能力,但他們好像更習慣于說英語,對英文的使用也更有信心!
最新調查:本地年輕人英語/華語信心程度42.2% VS 45.6%
最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NIE),公布了一項最新的調查結果:
本地華族年輕人中(18-25歲),對英語和華語的自信心程度,分別爲42.2%和45.6%。
年輕人對華語自信心超越了英語!
還挺意外的吧!調查人員也是一臉震驚,還反複查證數據來核實結果。
其實這項調查很有趣,不針對語言水平,僅僅針對“語言自信心”。
但“語言自信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人們對于使用這種語言的主觀意願,比方說你平時習慣的語言,或者你更願意開口說的語言,一定是你最有自信,覺得自己掌握最好的。
華語重回C位大概基于三層原因
什麽情況?華語好像重回C位了?!研究發現,本地年輕人重視華語,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更有母語優勢
在接受調查的年輕人中,他們很多人認爲,華語雖然通常是非正式場合使用的語言,但他們說得比身邊人好,所以使用起來比較有信心。
而英語是官方或職場正式語言,與他人比較時,自信心會受影響。
2、對雙語學習重要性的認識
學習一門語言,時間久了大家會發現,自己不僅僅是掌握了一個溝通工具,更是獲得了一種新的思考和表達能力。
這是語言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傳承母族文化,讓自己多一種思維模式,也是本地年輕人的一層考量。
3、中國崛起,學華語更有利于事業發展
當然也有務實考量,近幾年中國的崛起,讓本地年輕人感覺到掌握雙語的實用價值——對事業發展有利。
01 2021初院分數段 新加坡教育部公布 2021年新加坡各初級學院的分數段
恭喜取得好成績、 並且成功進入 自己心儀學校的同學們!
可落榜的同學 也完全沒有想像中 那種哭天搶地 不肯接受的悲傷
要知道 初級學院相當于國內的高中 O水准的這場考試 就相當于國內的中考
試想: 如果你在國內 各中學錄取分數線揭曉後 你發現自己居然沒有考上中學 你該有多崩潰 該有多絕望? 新加坡沒有考上初院的學生 憑什麽這麽淡定?!
02 競爭也不小 絕非如此 本地有一個流行詞 叫“kiasu” 直譯是“怕輸” 就是形容新加坡人 事事爭先的性格
O水准最終成績 是學生各科成績 按等級加總後的結果 比如你英語拿了最優秀的一等,即A1 那麽你英語這一項就積1分
要考初院
就需要考6門課 每門課最優1分 最差9分 有人可能要問 這麽算,最少也有6分 爲什麽有的學校會要求4分、5分? (如華僑中學、萊佛士初院)
這是因爲 還有一些“減分”項目 比如社團活動等 全部拉滿 最多可以減6分 所以真正的學霸,可以拿“零分” 換言之 要進這些神仙學校 全部科目A1 只是基本操作
減分項目 乍看是福利 其實意味著 學生可以競爭的項目更多了 是真正的德智體美勞 一項都不能落下
03 競爭≠成績 這麽說? 新加坡豈不是比中國還注重成績? 這其實是很多對新加坡教育 一知半解的人常有的印象 對新加坡教育系統的認知 很容易經曆這樣的過山車 從完全不了解 覺得國外的教育肯定比國內的輕松; 稍微多了解一點又覺得 “天呐” “新加坡這推崇精英教育的國家” “比中國更看重成績” 但是 你真正吃透了 新加坡教育體系的精髓時 才會明白: 競爭激烈和注重成績 不是一回事
我們爲什麽害怕成績差? 競爭不等于成績, 不然體育競技最激烈, 爲什麽沒有人說體育差? 原因是這兩個後果我們不喜歡: 一是我們不喜歡被逼著 在我們不熱愛、 不擅長的事情上競爭 二是我們不喜歡 一旦競爭失敗, 就沒有退路
良性的競爭 才是勝敗乃兵家常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所長所短 沒有人能保證自己這一輩子 在每一件事上都是贏家 不給被淘汰者、失敗者和落後者 喘息與出路 要麽永遠爲王 要麽一敗塗地 一將功成萬骨枯 才會讓人覺得: 在這樣的體系中無法呼吸
04 正確認知新加坡教育 新加坡的教育競爭雖大 但不存在一考定終身 不存在唯一的升學路徑
不存在被鄙視的升學去向 這才是新加坡教育的精髓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 爲什麽O-level成績 上不了初級學院的學生 不會哭天搶地 因爲在新加坡 初級學院根本 就不是唯一的出路
O-level升初院 初院再A-level考大學 本來就是只給極少數 在學術上很有天賦的學生設計的路線 是因爲沒必要 讓那麽多人都走學術的路 O-level的成績不僅可以用來申初院 還可以用來申理工學院(poly) 可以用來申新加坡技校(ITE) 可以去申請優質的私立院校
甚至在新加坡 你可以根本不考O-level 比如難度更低 但國際認可度 完全不輸O-level 的IB項目 事實上 新加坡報考O-level的學生 就在逐年減少
誠然 國內教育理論上也有分流的處理 初中考不上高中,可以上職高 大學不理想,有大專 可是扪心自問 有幾個家長發自內心的願意 讓孩子去上職高、讀大專
制度上 路徑雖然有 觀念上 若不想被人嘲笑 卻還是只有千軍萬馬獨木橋的老路 而在新加坡 尤其是真正和本地人接觸過後 你就會發現 聽說你是理工學院的畢業生 你沒考過O-level 他們甚至都不會有任何異樣反應
在本地人看來 這些路徑一樣可以有好發展 甚至你讀poly讀到一半還是想上大學了 都可以用poly的成績再去申請 有什麽好歧視、鄙夷的? 這就叫給不擅長者退路 可以一騎絕塵 可以後來居上 可以另辟蹊徑 路越走越寬 路上的人 才能各適其才
05 新加坡留學 切忌買椟還珠 處理低齡留學咨詢時 最常見的誤區 就是國內一些家長的想當然 在他們的觀念裏 小升初,初升高,高中升大學 仿佛自古如此,天經地義。
卻忽略了 競爭那麽激烈的O水准、A水准 孩子突然切換跑道 和本地最尖的尖子生 去全英文拼席位 擅不擅長 能不能行 最後成績不理想 還覺得是孩子笨 是新加坡不給機會 卻忽略了 來新加坡留學 最好的地方 難道不就是本來需要後來居上 甚至壓根就不那麽擅長考試的孩子 終于有了可以自由呼吸的機會了嗎?
若大老遠跑過來 最後卻殊途同歸回了考考考的老路 豈非買椟還珠?
繞了個大彎 結果還在原地兜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