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美食記者采訪不同地區人士,請他們准備數道農曆新年時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年菜。
作者:黃億敏, 黃靖晶, 陳愛薇
特別的年給特別的你,特別的團圓飯爲你而設。受冠病疫情影響,無法返鄉過年的遊子在地過年,不少人主動召集鄉親,以最熟悉的家鄉菜傳遞關懷,年淡情濃的異鄉團圓飯,一樣溫暖。
四名師傅爲我們介紹他們的家鄉年菜;台灣媳婦和越南女生則告訴我們,家鄉習俗。
台灣年菜要十全十美
來自台灣台北的林育绮(32歲),今年無法回台灣過年,最想念家鄉的紅豆年糕。
林育绮的丈夫是新加坡人,在空軍任職直升機機師,她在2016年嫁來新加坡,目前在果仁店兼職。每逢春節,她都會帶丈夫與現在4歲大的兒子回台北過年。
林育绮往年都會帶丈夫和兒子回台灣過年。(龍國雄攝)
聊到往年回台灣吃的年菜,林育绮笑說:“我們一定會擺滿整桌,不管是幾個人吃,都要超過10道菜,代表十全十美。我們的家很傳統,過年時要拜神、送神、迎神、拜天公、拜祖先。菜市場過年期間十多天沒開,因此我們要囤七八天的食物,從雞肉、魚肉到豬肉,兩個冰箱都裝不下,母親忙到過年前一個月就開始罵小孩。我們家是開裝修公司,過年還要准備很多禮盒給顧客,忙到沒時間睡。”
過年食物,林育绮偏愛紅豆年糕,“小時候,母親不讓我們吃太多甜食。只有過年,奶奶用紅豆年糕拜神,才有機會吃到。我可以一次吃七八塊年糕。”
采訪當天,她捧出在台北過年的必備年菜:沙茶魚頭,代表年年有魚;紅豆年糕,寓意年年高;台灣香腸,表示常常在一起;當季的烏魚子,象征豐收;米糕,寓意步步高升。
台灣媳婦林育绮重現在台灣過年必吃的年菜,包括沙茶魚頭、米糕、紅豆年糕、台灣香腸和烏魚子。(龍國雄攝)
談到沙茶魚頭,她說:“台灣嘉義有一家老字號店賣沙茶魚頭,被媒體推薦後爆紅,要半年前訂位。既然那麽難吃到,大家幹脆自己學煮,結果這道菜肴成了台灣人的人氣年菜。”
今年不能回台北,林育绮只能通過電話跟父母拜年。
越南粿品全村一起做
中南半島上的國家也慶祝農曆新年,越南更是一年內最悠長的假期。Harley Ha-Khue Nguyen和Fiona Ha(皆26歲)在岘港是同學,2017年在新加坡重聚。Harley來本地求學,Fiona則隨男友從澳大利亞回到新加坡結婚落戶。
Harley(左)和Fiona網購越南應節食品慶新年。(施策文攝)
Harley每隔幾個月就會回鄉,今年首次在本地過年,難免惆怅,她約同鄉網購一些家鄉美食一解思鄉情。她說:“越南過年和這裏差不多,也大掃除、吃團圓飯,到親友家拜年。”
她們介紹兩道當地應節食品:Banh tet(越式糯米糕)和Banh bot loc(越式透明粿)。前者是以香蕉葉包裹糯米、綠豆、豬肉、豬油條和鹹蛋,口味接近本地鹹蛋肉粽。後者以木薯粉制成的透明粿品,裏頭放蝦和豬肉,同樣以香蕉葉包裹。
兩道越南新年食品:Banh tet(左)Banh bot loc。(施策文攝)
Harley說:“Banh tet工序多,只有新年時全村才會一起做,用柴火煮四五個小時。Banh bot loc在越南中部較普遍,聚會時邊聊邊吃。在新加坡很難買到這些食材,廚房用具也不適合,所以只能在網上跟本地越南人訂購。”
Fiona嫁到本地後就沒回家鄉過年。她說:“越南有10天公假,普天同慶,很熱鬧。新加坡有多元種族,分散節慶氣氛。比起家鄉年菜,我更想念媽媽。”
廚師們的家鄉年菜
對許多人來說,今年的團圓飯很特別,少了遊子的歸心似箭和家人的引頸長盼,多了就地聚餐的同鄉情誼。不少受冠病疫情影響無法回國返鄉過年的遊子,今年主動召集鄉親,以最親切的家鄉菜肴傳遞關懷。
《聯合早報》美食記者采訪不同地區人士,請他們准備數道農曆新年時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年菜,也分享他們在家鄉吃團圓飯的回憶。沒有家人在身邊,熟悉的食物嘗到盡頭是思念;但鄉音鄉情是很好的調味劑,這一頓年味淡、情意濃的異鄉團圓飯,一樣溫暖。
媽祖面線寓添福添壽
廚師每天與美食爲伍,農曆新年期間是中餐館最忙碌的時候,他們往往在爐竈前忙著,無法享用年夜飯。
在莆田餐館,工作團隊向來有一起吃團圓飯的習慣,即便在工作中過節,也能在那一桌豐盛的煙火氣裏,吃到年味。
今年疫情讓回家吃飯這件事顯得遙遙無期,記者請四位莆田廚師分享心中的代表年菜,大家來自大江南北,但菜肴的共同點是,透出家的味道。
坐鎮米其林一星莆田餐館(吉真那路)的主廚李文武(39歲),是正宗中國福建莆田人,過年過節一定吃媽祖面線。他說:“莆田靠海,人們信奉媽祖,早期漁民出海前,家人會准備面線,代表出入平安,也成爲百姓家庭裏的餐桌佳肴。”
李文武:吃媽祖面線一定要先吃面線後吃配料。(梁麒麟攝)
媽祖面線食材豐富,有荷蘭豆、蝦、肉、雞蛋、紫菜、蛏幹、花菇等等。對莆田人來說,吃面線也有添福添壽之意,所以動筷子吃時,總先吃一口面線,才吃配料。
李文武說,莆田人好客,在家准備多樣美食招待親友。上門拜年時,傳統做法還會提著紅巾包裹的生豬肉塊,現代人則選擇攜帶禮盒。莆田人新年也吃各類糕點,如金錢粿、紅團(像紅龜糕)等,代表團團圓圓,紅紅火火,還有十五鬧元宵的活動。
在中國福建莆田,幾乎每戶家庭都會烹煮媽祖面線。(梁麒麟攝)
已兩年沒有回家鄉的李文武,今年會通過視頻和家人拜年。他說,從事餐飲業,新年期間非常忙,但以客爲先,招待食客如家人般用心,把年菜做好,自己也能感染過節氣氛。莆田餐館的年菜菜單上,便有媽祖面線。手工面線配精選莆田特色食材,吃的是來自莆田的祝福。
餃子寓財運滾滾
家鄉是中國山東威海的湯天華(48歲),新年必吃餃子。他說:“北方人有這麽一個說法,好吃不過餃子,就是餃子最美味了。餃子形狀像元寶,代表財運滾滾來。還有一句俗語‘餃子就酒,越喝越有’,寓意生活美好,我們吃時也愛配酒享用。”
湯天華:餡料口味包羅萬象。(梁麒麟攝)
餃子的餡料不一而足,除了豬肉白菜、韭菜、馬鲛魚等,甚至可以包海參、鮑魚,走奢華路線。一般家庭過年包餃子,會選紅棗餡料,代表新年紅紅火火,或包硬幣,小朋友吃時“尋寶”,帶來樂趣。
中國北方人新年必吃餃子。(梁麒麟攝)
糖醋藕荷寓阖家團圓
一道糖醋藕荷,是方大偉(42歲)思鄉的年菜。來自中國江蘇連雲港的他說,當地人除了愛吃獅子頭,糖醋藕荷也是年菜必吃。這道菜名寓意吉祥,帶有阖家團圓的意思。蓮藕屬淺水藕,吃起來口感爽脆。
方大偉惦念江蘇家鄉的糖醋藕荷。(梁麒麟攝)
糖醋源自江蘇一帶,糖醋藕荷也是家常美味,做法是豬肉加蓮藕,蘸上面糊後炸熟。糖醋醬汁調制好後,可淋在上面享用。
白切雞曾經奢侈
年菜不一定是山珍海味,馬來西亞霹雳州人李國棟(39歲)印象深刻的菜肴是白切雞。他說:“現在很容易就能買到白切雞,但我小時候只有農曆新年期間,家裏餐桌才會有整只白切雞,是一種奢侈。”
李國棟學了家傳姜茸醬料,吃白切雞時可搭配解饞。(梁麒麟攝)
他補充:“重點是,祖母會自制蘸醬,我們家的做法是,以嫩姜制成蒜茸,加入韭菜、香菜和蔥花。”吃時,以生菜包裹雞肉,加入幾片青瓜或雞胗,還有蒜茸蘸醬一起吃。這樣的吃法,對新加坡人來說不陌生。
年菜不一定是山珍海味,簡單如白切雞是當年馬來西亞的奢侈年菜。(梁麒麟攝)
父親在當地開小館,身爲家中老大,李國棟很早就離鄉闖蕩。過年時,他以手機視訊和家人線上團聚,他也特地學了祖母蒜茸蘸醬配方,在新加坡廚房烹制家鄉味道,能通過味蕾解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