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新加坡作爲一個自治州重新回到了英國的統治,然而渴望獨立的氣氛彌漫著整個島國。1955年,新加坡進行了第一次島內民衆選舉,勞工陣線黨(Labor Front)領袖大衛·馬歇爾(David Marshall)在選舉中取得了勝利,成爲新加坡第一任最高行政長官(Chief Minister)。 在馬歇爾的任期裏,他試圖勸說英政府授予新加坡完全自治,但並沒有成功。他的繼任者,林有福(Lim Yew Hock)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新加坡取得了除了外交事務和國防以外的全部自治。
1959年,人民行動黨(People’s Action Party, PAP in short)在大選中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黨魁李光耀(Lee Kuan Yew)宣誓就職成爲新加坡自治州政府第一任總理。1963年,新加坡單方宣布脫離英聯邦(Commonwealth)加入馬來西亞聯邦(Federation of Malaysia)。兩年以後,由于李光耀政府和馬來西亞中央政府在政見上的極大分歧,新加坡被迫離開了馬來西亞聯邦,並于1965年8月9日正式宣布獨立,成立了新加坡共和國。
市政廳(City Hall)
市政廳(City Hall), 建于1926年,最初被用作殖民政府的辦公大樓。1959年,李光耀在這裏宣誓就職。1965年,李光耀在這裏宣布新加坡獨立。
新加坡共和國是一個議會共和制國家。議會的最高領袖是總統,議會和政府具有立法的權利,司法的權利掌握在最高法院並獨立于立法和執法機構。政府的最高領袖是總理,是國家事務的實際管理者。
新加坡政府官邸
新加坡政府官邸 (Istana, 馬來語中宮殿的意思),新加坡總理和總統辦公的地方。每年會在一些節日裏對外開放。
舊的最高法院大廈(Old Supreme Court Building)
舊的最高法院大廈(Old Supreme Court Building),建于1937年,在2005年之前一直作爲新加坡最高法院的辦公大廈。在大廈的基石下面埋著一個時間容器(Time Capsule),裏面裝著6份1937年3月31日的新加坡報紙和當時的一些硬幣,該時間容器將會在3000年被打開。
新的最高法院大樓
新的最高法院大樓,于2005年開始使用。最上面的圓盤代表司法的公正性(圓周上每一點到圓心的距離相等,暗示著每個人都要公平相待),我第一次見到的時候還以爲是旋轉餐廳。
新加坡雖然是一個多黨制的國家,但是很多外國媒體批評它“名義的多黨制,實際的一黨制”。人民行動黨自1959年入住內閣以後就一直掌握著國家的政治力量,反對黨根本不具備足夠的力量與其抗爭。新加坡的三任總理李光耀,吳作棟,李顯龍(李光耀長子)全部是人民行動黨的領袖,反對黨大多數情況下只擁有內閣不到10%的席位。
新加坡議會
絕對的政治權利並沒有使人民行動黨變得腐敗和官僚化,相反新加坡政府一直被認爲是世界上最清廉和高效的政府之一。在不到30年的時間裏,從一個沒有資源,沒有土地,沒有軍事力量,嚴重的失業率,種族沖突不斷的第三世界國家到亞洲四小龍,花園城市,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人均GDP世界第四(International Money Fund, 2008)的第一世界國家,人民行動黨創造了政治上的奇迹。
高效廉潔的政府成爲資本主義商業發展的強有力保障,優惠的稅收政策,便利的物流能力吸引了大量的世界級商業巨頭,使得新加坡成爲了名副其實的購物天堂。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