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讀書的壓力現在是越來越大,一邊是政府呼籲提高生育率,一邊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人越多,學習壓力就越大。這種現象並不僅僅是出現在中國。歐美新加坡的孩子也都不輕松。爲什麽家長都認爲中國的孩子壓力特別大呢?
首先,中國企業對文憑的要求高。工廠操作工要大專及以上水平。促銷和服務員,也都要大專文憑。連送餐都要求高中畢業。然而現實是,2019年中國各省的普通高中入學率只有60%。另外近4成的人只能上職業高中或是技術學校。沒有好的學曆就沒有好的工作,家長如何能夠不擔心。
其次,崗位競爭激烈。如果你認爲讀完大學就能夠高枕無憂就錯了。踏入社會你就會發現,跟你競爭同一崗位的人可能經曆比你豐富,學校比你厲害。所有人都奔著好工作在默默努力,拿到更高的文憑和學位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所以很多人都選擇讀完本科立即考研。
那相比之下,爲什麽很多家長覺得國外的教育好呢?拿新加坡來打比方吧。
升學流程多樣化
新加坡公立中小學采取英聯邦GCE(General Certificate Education)教育系統。私立中小學多半多的是劍橋CAIE(Cambridge Assessment International Education)課程。而新加坡國際中小學則是采用IB教育體系。外國留學生可以選擇考AEIS考試進入公立學校,也可以選擇就讀私立或國際學校。
O水准考試相當于中國的中考,而A水准考試則相當于中國的高考。不管是公立或是私立的中小學都可以選擇這條路。不同的是,中考後,新加坡學生有3條路可以選。一個是就讀初級學院,相當于是高中。一條是就讀理工學院,相當于是大專。最後,還可以選擇技術學院,也就是技校了。令人詫異的是,只有極少數人會選擇就讀初級學院然後參加A水准考試。大部分新加坡人會選擇就讀理工學院,畢業後拿到大專(diploma)的證書,然而再考慮讀大學或是工作。這就要說到第二點,就業率的問題了。
就業率高
說到就業率,2020年受到疫情沖擊,各行業都很慘淡。在這種情況下,新加坡理工學院畢業生的就業率下降了3.3個百分點。有87.4%的畢業生在半年內找到了工作。也就是說在疫情之前,90%的理工學院畢業生都能夠找到工作。
這是選擇就業的人,當然每年選擇就業和選擇繼續升學的人數都不相上下。理工學院畢業生也可以報讀公立或私立大學本科,同樣也可以選擇出國留學。我們都知道新加坡公立大學很厲害,其實私立大學也不差。據統計,2020年新加坡私立大學畢業生就業率也達到了80.7%。單看新加坡提出限制s准證之後企業的反應,就不難發現,新加坡其實還是很缺人才的。
接軌全球化教育系統
新加坡的教育模式接軌全球。全英文授課,即便去到歐美等其他國家也不會有語言的問題。中國留學生如果直接高考之後申請新加坡公立大學,需要最少雅思6分以上,許多專業會要求更高。但是雅思畢竟是應試模式,出國之後很可能也存在適應問題。新加坡A水准考試的成績可以直接申請歐美高等院校,國際學校的IB成績也是一樣。而中國的高考成績目前只有少數的學校是直接可以申請的。
隨著中國的強大和國家化接軌程度越來越高,中國學生也像世界證明了自己的實力。有人說中國學生提高了高校入學的門檻,那只能說我們實在是太過優秀。人家一提到中國學生都會覺得他們數學很厲害。這也是中國式教育的功勞。每種教育方式都有他的利弊,我們無法說哪個是對的哪個是錯的,但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