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靠安眠藥才能入睡的嚴重失眠患者,將來有望通過正念治療改善睡眠問題,減少對藥物的依賴。
杜克—國大醫學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和新加坡中央醫院今年將展開研究,了解正念(Mindfulness)練習如何影響睡眠質量,特別是失眠症狀。
據了解,失眠患者在求醫時,一般會先接受認知行爲治療法(cognitive-behavioural therapy)找出失眠原因。如果這類療法不能發揮效用,或失眠患者同時飽受抑郁症和焦慮症困擾,醫生才會建議他們在接受精神治療和服用抗抑郁藥物的基礎上,再服用安眠藥。
負責這項正念研究的杜克—國大醫學院助理教授林自強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吃安眠藥是最直接的入睡方式,但這只是短期解決方法,不能根治失眠問題。我們最終的目的,是希望借助研究成果,制定一套正念臨床治療方案,並用于實際治療中,爲失眠者提供多一項選擇,不必再依賴藥物。”
正念主要鼓勵練習者把精力集中在當下,感受自己的肢體動作、呼吸、心情和想法,以此加強自我意識,再學習舍棄負面感受和思維的“負能量”。
林自強指出,近年來的國外研究都顯示,正念練習有助于緩和焦躁和負面情緒,但仍缺乏針對睡眠質量的足夠證據。
今年第三季度展開 研究預計耗時兩年
他透露,研究工作預計在今年第三季度展開,屆時希望召集120名年齡50歲及以上的失眠患者參與;研究工作也將和臨床心理學家,以及正念培訓師合作,預計將耗時兩年完成。
中央醫院睡眠失調組每年接收約200個新病例。到該院求診的失眠患者年齡跨度大,小至18歲,大至90歲高齡,約有四分之一患者年齡超過65歲。
中央醫院精神科醫學高級顧問醫生單雯麗受訪時指出,導致失眠的主要原因多與心理有關,心理因素影響了人們安穩入睡的能力。
她說:“目前我們主要使用的是心理療法,但許多有焦慮症或抑郁症患者也會有失眠問題。所以針對這組病患,我們會建議他們服用抗抑郁藥物,同時配以心理治療。病情嚴重者才考慮開安眠藥給他們。”
不過,單雯麗警告,患者長期服用安眠藥會産生藥物依賴,久而久之,患者需要更多劑量才能入眠。當這一情況出現時,停止服用安眠藥可導致失眠和焦慮症複發,甚至使患者産生脫瘾症狀。長期服用也會影響人的認知能力和記憶力。
中央醫院心理醫學首席臨床心理學家杜希(Kinjal Doshi)將參與這項研究,她樂見正念練習在改善失眠問題方面的潛質。
杜希指出,研究顯示,正念練習配以認知行爲治療法,可增加患者的睡眠時間。但她強調,練習正念並非是以放松身心爲目的,更多的是幫助練習者提高自我意識,放棄雜念和無法入睡的憂慮,因爲這些念頭只會加劇他們熟睡的難度。
對此,主打正念課程的百仁中心(Brahm Centre)創辦人兼執行董事周熒柃受訪時解釋,失眠患者越是擔心睡不著,就會更加無法入睡,由此導致的心理壓力將成爲一種惡性循環。
她說:“正念因此能幫助練習者逐漸了解自己的心理和生理狀態,在過程中我們學會如何放開這些念頭,加強自我意識,然後針對問題改變它。最直接的一個例子就是,如果我知道自己會擔心晚上很難入睡,我會嘗試丟掉這種念頭,不被它困擾。”
百仁中心計劃在今年10月份推出特別針對失眠的正念課程,爲期八周。中心也將于下個月舉辦首屆新加坡正念大會(Singapore Mindfulness Con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