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大選對我、對體制來說,都是個震撼,我們頓時發現,體制固然強有力,但它同時也是脆弱且可被擊垮的。”
黃志明發現,如果民心不一,結果會不堪設想。
“對我而言,政治不是一番事業,而是一種感召。”
這句話由前三軍總長黃志明(49歲)說出來,特別有意思。2011年的“分水嶺”大選前後,時任空軍總長的他驚覺,新加坡社會不僅出現民意分歧的現象,而且還有分裂迹象。
“在新加坡成長,可掌握各種機遇以取得成功,我們容易把一切視爲理所當然。2011年的大選對我、對體制來說,都是個震撼,我們頓時發現,體制固然強有力,但它同時也是脆弱且可被擊垮的。我們有強大的武裝部隊、繁榮的經濟,但如果民心不一,結果會如何呢?”
他日前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憶述,大選後有公衆打空軍熱線電話,非常不禮貌地提出一些要求,甚至威脅說別忘記他手上握有選票,讓值勤的軍人感到十分爲難。
黃志明知道此事後,提醒下屬在禮貌待人的同時,也要堅持做對的事,不要受無禮的要求影響。
“這固然不是什麽戰略事項,但它讓我意識到,在治理國家時若存有各種偏激看法,對國家社會是有害的。”
有了這樣的認知,在受邀從政時,黃志明就覺得義不容辭。2015年,他不僅成功當選白沙—榜鵝集選區國會議員,還一舉進入內閣,出任教育部代部長(學校)。入閣13個月後,他升任教育部長(學校)兼交通部第二部長,備受看好是第四代領導班子的核心成員之一。
本月1日,他成了全國職工總會的全職副秘書長,預計再過不久就會從貿工部長陳振聲手中,接過領導職工運動的棒子。
組“獨特樂團” 彙集工運上下不同聲音
對于他過檔職總後要優先處理的事,黃志明一再強調是要了解各工會所關注的事項,至今已安排了24個走訪各工會和公司等等的活動。職總有近60個工會、近百萬名工會會員,黃志明是否擔心要把觸角伸向衆多工會領袖,並不如想象中容易?
“每與一名工會領袖或工會會員碰面,我就少了一分憂慮,關鍵是大家有共同的使命、共同的價值觀和共同的聲音。”
所謂共同的使命,指的是工運上下都以工人福利爲中心;共同的價值觀是珍惜勞資政協作,共同推進認同的事務;共同的聲音則是彙集了聲調不同的個體,組成“獨特的樂團”,一起爲工人發聲。
黃志明刻意把聲音壓低來解釋說:“我可能是屬于低音的,另一位工會領袖則不一樣,大家聲調不同、意見不同,最後卻磨合成共同的出發點,一起向前邁進。”
在近一小時的訪問中,黃志明多次談到勞資政三方協作的重要性,也重提李顯龍總理在今年的勞動節集會上,曾說勞資政協作是新加坡的“秘密武器”,其他國家看得到卻無從仿效。
談到與其一再強調讓人生厭,還不如讓勞資政協作像只“無形手”般自然運作,黃志明並不表贊同。他提醒“無形之手”是個經濟術語,要由市場力量推動經濟系統前進。
勞資政協作 靠“無形之手”難成功
“就算是市場,也會出現扭曲現象,有時候需要幹預。在世界各地,沒有勞資政協作猶如‘無形之手’般成功運作的案例。總理說那是新加坡的獨特産物,如果你贊同這樣的說法,勞資政協作就需要細心孕育。我們需要正確的政治、正確的經濟條件、時刻照顧工友福利,來建立信任。”
黃志明說,就算我們不至于須把勞資政協作“放在客廳裏,時刻面對”,卻得把它根植于一代代新加坡人的意識裏。“如果遵循‘無形之手’的概念,我擔心隨著福利巴士暴動工潮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年輕新加坡人會把一切視爲理所當然。”
至于要如何讓勞資政協作潛入大家的意識中,黃志明強調教育的重要,但他說明不是要硬邦邦地把這個精神寫入孩子的教科書,而是要讓大家明白那是新加坡取得成功之道。
“由健全的體制制定好政策,再在穩妥的政治框架下,有效落實政策,這是我眼裏的正確政治,也是新加坡取得成功的關鍵。”
專訪在坐落于商業區的職總中心進行,記者要求他進一步闡明何謂正確政治,他要記者看窗外高樓林立的景觀,表示眼前的一切都伫立在填出來的土地上,是上一代人做夢也想不到會成真的美景。
“我記得小時候,新加坡的發展是止于紅燈碼頭。有一回我帶著家人到濱海灣金沙,朝南的地方景色最優美,我轉過身告訴孩子:眼前是爺爺作爲建國一代建立起來的新加坡,這讓我感觸良多。你問我什麽是正確的政治,我無法以筆墨正確地描繪,但我體會得到、感覺得到。”
談下任總理應有什麽特質
下任總理必須能做出精確的政治判斷、創造適當的政治條件和環境,也要能夠把想法付諸穩妥的政策,從心出發,與民衆建立關系。我們團隊裏每一個人都會朝同一個方向前進,爲新加坡盡心盡力。
談在第四代領導團隊中的角色
我所擔當的角色就是主導讓新加坡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環節——工運……要持續建立對勞資政協作的信任、消除對經濟轉型的擔憂、協助工友應變與成長、制定培訓和再培訓課程——我聽起來好像是張不斷重複播放同樣歌曲的唱片。
采訪後記:謙卑待人從心出發
黃志明家中一門三傑,三兄弟都曾在軍中擔任要職。除了本身曾是三軍總長,大哥黃志勤曾擔任空軍總長,弟弟黃志平則曾是海軍總長。
黃志明的兄弟都是總統獎學金和武裝部隊海外獎學金的雙料得主,而他則是海外訓練獎學金得主,在制度中不屬于頂級的獎學金得主。然而當上三軍總長的卻是黃志明,打破了軍中根深蒂固的獎學金等級制迷思,一時成爲佳話。
記者問他夾在兄弟兩人中間,常被比較,有沒有因此患上“中間兒綜合征”(middle child syndrome),認爲自己是最被忽略的那一個?從政後,他又如何面對人們常把他和同侪作比較,特別是當時同爲教育部長的王乙康?
他輕描淡寫地表示,種種比較教了他專注在做該做的事,也教會了他更爲謙卑地待人處事,不能以自我爲中心。
問他擔任三軍總長時,爲建國總理李光耀的國葬調兵遣將、做出種種安排的經曆能如何受用,他也只是說這經曆加深了他凡事要從心出發的信念。
整個專訪過程,黃志明多次提到最重要的是有“心”,臉上時刻帶著微笑,就連記者問他心目中是否有下任總理人選時,他也只是笑說:“我可以給你一個微笑帶過嗎?”
職總即將送走一名前陸軍總長並迎來一名前三軍總長,就看這位重“心件”的將軍如何與工運同僚制定新的“契約”,惠及更多工作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