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農業作爲荷蘭最具特色的農業形式,已經成爲世界農業發展的典範,小國大業,爲世人所樂道。尤其對于我國這樣與荷蘭同樣面臨人多地少、資源不足的發展中國家值得借鑒。
荷蘭位于西歐北部,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荷蘭國土面積狹小,從東到西130公裏,從南到北400公裏,國土面積41864平方千米,58%的土地用于農業。並且四分之一的國土面積低于海平面,很多地方低窪潮濕、光照不足,可以說自然條件並不突出,對農作物的生長也是極爲不利的。爲使有限的土地得到高效的利用,荷蘭政府大力發展畜牧業和附加值高的園藝作物。
聞名世界的園藝産業
荷蘭的園藝發源于它的“院牆花園”,這種花園是中世紀城堡修道院的特征之一。在當時它們主要被用于種植自用的水果和藥用植物。荷蘭人把郁金香奉爲國花,並掌握了“點花成金”的本事。荷蘭的Flora Holland是世界最大的鮮花拍賣市場,年銷售額達45億歐元,花卉植物銷售量達125億株。去年,荷蘭共出口了91億歐元的花卉,占歐盟總額近70%。
全球第二大農産品出口國
荷蘭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業産品出口國,而其國土面積僅有美國的1/270。在農業領域,荷蘭是絕對的尖子生:花卉、蔬果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乳制品出口居世界第三(僅次于德國和新西蘭),動植物油出口排名世界第三(僅次于中國和印度),肉類出口居世界第四(僅次于美國、巴西和德國)。
數據顯示,荷蘭每年的農業淨出口額高達300多億美元。其溫室蔬菜,占蔬菜生産總值四分之三,86%的産量會銷往世界各地。
模式的成功,無可替代!
任何企業或者國家的成功都是模式的成功。荷蘭農業也是模式成功。
荷蘭的成功答案就在于荷蘭高度創新的農業發展模式——三螺旋合作模式!
“談到荷蘭農業的經驗,就不得不提‘三螺旋模式’(Triple Helix)。這是一個集結了政府、企業與高校三方力量的合作模式。政府在其中發揮了兩個重要的作用:一是大力投資教育,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的技術和科研水平;二是將先進的農業知識和技能輸送給農民,促進農業生産力的不斷提升。
值得借鑒的5大經營模式
1.溫室農業
荷蘭土地資源有限,且光照不足,這樣的條件並沒有成爲制約荷蘭農業發展的障礙,相反,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荷蘭溫室開始發展,他們依托玻璃溫室技術,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突破了這些限制瓶頸,並讓這個面積只有4萬平方公裏的小國,一躍成爲全球農業強國之一,創造了農産品出口全球第二的奇迹。
據統計,荷蘭玻璃溫室面積達到16.5萬畝,約占全世界溫室總面積的1/4,西荷蘭是溫室最集中的地區。玻璃溫室約60%用于花卉生産,40%主要用于果蔬類作物(主要是番茄、甜椒和黃瓜)生産。
玻璃溫室環境控制方面,實現了全部自動化控制,包括光照系統、加溫系統、液體肥料灌溉施肥系統、二氧化碳補充裝置以及機械化采摘、監測系統等。玻璃溫室全面的自動化,加上先進的知識和技術,生産出的作物非常高産,且品質很高,生産出來的農産品也多出口其他國家。
2.無土栽培
在荷蘭設施栽培中,無土栽培比例高達80%,而設施園藝的無土栽培比例高達90%。其中,荷蘭的無土栽培大部分采用的岩棉栽培,不像我們國內很多采用基質或水培。岩棉栽培是將植物栽植于預先制做好的岩棉中的栽培技術。
荷蘭設施栽培在高標准連棟溫室的基礎上,采用先進的栽培技術以及配套現代化的硬件設備,以提高單位面積的産量,其蔬菜作物産量水平居于世界領先地位。
利用岩棉作基質的無土栽培稱之爲岩棉培,它是一種新的無土栽培技術,岩棉培的蔬菜、花卉不僅産量高,産品質量好,少汙染。如此,確保低成本和高溢價。
現代化栽培技術是荷蘭溫室農業發展的核心。現代化的生産技術包括品種選擇、植株管理技術、無土栽培技術、嫁接技術等。荷蘭溫室采用自動化灌溉系統,對溫室作物進行精准施肥,同時堅持源頭控制和綜合防控病蟲害,保障産品安全。
3.生物防控和大數據結合
荷蘭的設施農業中,生物防控以及天敵的應用非常普遍,化學農藥使用比例較小,在10%~20%左右,物理和生物防控比例基本在60%~80%。
我們看到荷蘭農業的玻璃溫室,對黃板、殺蟲燈以及應用天敵等物理、生物防控方法的應用到了極致。病蟲害防治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爲主。藥劑防治也以礦物源、植物源藥劑爲主,化學藥劑用量在20%以內,甚至一些設施基地不用任何化學藥劑,完全達到有機水平。
與國內習慣用化學防治害蟲方式不同,荷蘭設施農田對付不利于作物生長的害蟲,種植者並不是通過打化學藥劑,而是引入對該作物無害的害蟲天敵進行消滅,這是荷蘭設施農業生産中對害蟲非常普遍的防治方式。
同時,荷蘭很注重信息化操作和田間監測、大數據收集。這些基地的大數據建立很完善,將大數據輸入電腦,利用信息化控制溫室的各種自動化操作和防控。
這裏的大多數溫室基地,很少出現病害,多是預防爲主,並對什麽時間可能出現的病蟲害進行大數據搜集,一旦出現病害,根據大數據進行防控。
荷蘭有機農業面積占比爲7.4%,我國僅爲0.4%。荷蘭的農藥施用量和化肥施用量也明顯低于我國。並且相比于荷蘭每公頃蔬菜54.4噸的産出,我國只有23.0噸,還不足其二分之一,說明荷蘭的土地生産率高于我國。這就是高科技農業與傳統農業的差距。
4.合作社
荷蘭農業從種苗、種植、服務組織、收購、分揀、銷售等,都有對應的環節,各環節分工明確,卻又緊密協作。每個環節專注將負責領域做好,並做到極致。
同時,荷蘭農業合作社實行多重會員制,即一個農民可以同時成爲幾個合作社的社員;爲了保護合作社的利益,全部農業合作社都被組織于全國農業合作局,全國農業合作局的職責主要是代表合作社的利益,協調合作社之間的關系,協調合作社與其他經濟組織之間的關系,推動合作社事業的發展。
合作社在農業技術交流、農産品加工和銷售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合作社的加工、銷售活動,使農戶與合作社之間形成了緊密聯系,發展了農業一體化經營。
5.分銷模式
荷蘭之所以能成爲全球第二大農産品出口國,還與其高效的分銷模式密不可分。拍賣方式、農民合作社集體議價、成立一體化集團進行內部收購是荷蘭農産品分銷的主要模式。
其中拍賣方式是荷蘭極具特色的一個存在,以花卉爲例,荷蘭花卉出口額的80%由拍賣市場進行交易。
荷蘭成爲農業強國,真正原因有三個:1.技術領先;2.食品安全及標准化;3.機構合作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