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愛麗 報道
凱發集團(Hyflux)向高庭申請債務重組引發震撼。不過,各界仍對集團經營者有信心,集團重組債務的方式比較有可能透過協議安排,不至于清盤。
德勤新加坡署理主管合夥人(市場策略)簡耀強博士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指出,一般上,企業遇上類似凱發的情況,最壞的結果是清盤,其次是進入司法管理(judicial management),最輕微的是透過協議安排,與債權人協調,尋求和解。
司法管理是指公司由第三方接管,但公司維持運營;協議安排則由公司原管理層繼續經營。
Gibson Dunn & Crutcher律師事務所國際合夥人李德龍受訪時說,由于外界仍對凱發目前的經營團隊,尤其是創辦人林愛蓮具有信心,“協議安排是比較有可能發生的。”
不論何種方式,當務之急是處理債務問題。
假設不考慮清盤的選項,最理想的結果無疑是成功脫售集團最大資産大泉水電廠。截至今年3月底,大泉水電廠的淨賬面價值約9億元。
華僑銀行固定收益信用分析師何一涓指出,假設大泉水電廠以略低于淨賬面價值的價格脫售,集團資産值得以保全,債權人和永久證券持有人有望保住本金。
不過,她也對大泉水電廠能否順利以一個完整的資産脫售存疑,“海水淡化廠是有價值的,應該有不少買家感興趣。”
由于電廠正面臨虧損,萬一水電廠無法分開脫售,以當年建造海水淡化廠的成本作爲買家最低出價參考,估計介于4億元至4億5000萬元,若給予30%的溢價,則介于5億2000萬元至5億8500萬元,兩者皆顯著低于淨賬面價值。
無論如何,何一涓不排除有投資者以産業策略角度更勝于財務角度思考,願意以賬面價值交易。
若不考慮大泉水電廠,集團仍有大約15億元的債務。何一涓認爲,假設債權人需要承受大部分減值,永久證券持有人進入債轉股的概率大幅提升。
持有凱發永久證券的秘書何惜麗(51歲)受訪時透露,于2016年投入2萬元買凱發的永久證券。“這是我第一次買債券,以爲債券風險較低,加上6%的票息率很高,所以聽從朋友的建議,一起買入。”
知道集團尋求司法保護後,何惜麗只能無奈地說:“現在也不能做什麽了。”
子公司廠房業主:
大士南巷廠房一向准時交租
凱發子公司Hyflux Membrane Manufacturing的廠房業主易商紅木信托(ESR-REIT)昨天特別發出公告說,自信托去年12月收購位于大士南巷(Tuas South Lane)8號的廠房以來,Hyflux Membrane一向准時付租金,至今沒有拖欠任何款項。
信托管理層已和凱發及其財務顧問討論過,“我們相信,該廠房對凱發集團能否持續運營極其重要。因此,我們相信,集團在重組過程中仍能支付租金。”截至今年3月底,Hyflux Membrane的租金占信托租金收入6.8%。
本周二,凱發與旗下五家子公司對外公布已向我國高庭申請法院監督程序,以重組債務和業務;Hyflux Membrane是其中一家子公司。
盡管易商紅木所要安撫的對象是信托單位持有者,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或許也向凱發集團的債主派發了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