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本地最大地下變電站將會與地面上一座商業大樓結合在一起,商業大樓地段占地2.3公頃。新加坡能源集團目前已在爲上述地下變電站進行籌備工作,工程預計最遲2025年完工。
新加坡能源集團將在前巴西班讓發電廠所在地興建本地最大的地下變電站,工程預計最遲2025年完工。
這個地下變電站可承擔的電量達230千伏特。據了解,本地目前設有規模較小,可承擔達66千伏特(kV)電量的地下變電站。
將變電站設施移至地底後騰出的三公頃土地,可進行其他發展項目規劃。
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昨天(5月30日)在市區重建局的“Underground: Singapore’s Next Frontier”地下空間規劃展推介禮上致辭時透露上述信息。
這個本地最大地下變電站(sub-station)將會與地面上一座商業大樓結合在一起,商業大樓地段占地2.3公頃。
新加坡能源集團目前已在爲上述地下變電站進行籌備工作,工程預計最遲2025年完工。
談及上述變電站發展計劃時,黃循財也說:“我們目前正在進行規劃,探討如何爲這區注入更多活力,而這些被騰出的額外空間就意味著我們將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新加坡工程師學會前會長張奇善博士受訪時解釋了將變電站移至地底的好處。
“本地目前大部分的變電站都建在地面上……把這些公用服務設施建在地下就能騰出地面空間。這些空間可以有其他用途,例如爲公衆建造公園或其他社交場所。”
除了談及上述變電站相關發展細節,黃循財也在致辭中談到政府最遲將于今年底推出的新地下規劃資料一站式平台。
黃循財說,本地目前沒有一個將地下公用服務規劃(utility plan)資料、建築記錄和地質資料等不同地下規劃所需資料整合在一起的中央平台。
這造成發展商或建築商等業內人士必須向不同供應商購買不同的地下規劃資料,耗時又繁瑣。
而且,規劃項目時若不慎忽略了某個地下公用服務設施,還可能在建築過程中發生破壞設施、停電或水管爆裂等原本可避免的情況。
爲了解決上述情況,新加坡土地管理局的綜合土地信息服務(Integrated Land Information Service,簡稱INLIS)最遲今年底前推出。屆時,業內人士透過單一平台就可購買所需的地下規劃資料。
黃循財說:“有了INLIS這個將所有地下規劃資料整合在一起的一站式平台,業內人士的生産力就得以提升,我們也可減低在建造過程中對公衆帶來的不便。”
另一方面,黃循財也說,市區重建局目前正在努力規劃本地的3D地下發展總藍圖(3D Underground Master Plan),並將于明年公布獲選進行地下發展試驗的地區。
國家發展部早在2012年11月就公布了本地首階段的地下發展可行性研究。
所研究的10個地下空間發展用途,包括發電廠、焚化廠、水供回收廠、垃圾埋置場、蓄水池、貨倉、港口和機場後勤設施、數據中心及晶圓制造廠。
黃循財昨天在概括本地過去與未來地下發展規劃時也重申,政府無意將住宅建在地底。
他說,政府優先要做的是將輔助並爲新加坡提供服務的交通、倉儲、公用服務等基礎設施設在地底。
正制定“洞穴適合度地圖”
市區重建局正在制定“洞穴適合度地圖”(Cavern Suitability Map),以地面土地用途爲准,列出本地適合開發地下洞穴的地區,及其適合哪方面的用途。
本地目前已使用地下空間建造萬禮地下軍火庫以及裕廊島地下儲油庫。
另一方面,市建局也委任Arup Singapore以2014年的數據爲准進行研究,探討和香港、赫爾辛基、東京、倫敦、首爾等城市相比,新加坡在地下空間使用的進展。
研究顯示,和東京每平方公裏空間內就有10.4公裏的地下行人道網絡相比,新加坡每平方公裏空間內只有0.7公裏的地下步行道。
然而,新加坡每平方公裏空間內建有116米的地下地鐵網絡,這比香港的73米和倫敦的115米來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