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6月份新加坡整體經濟采購經理指數(PMI)微跌,但調查顯示本地私人企業的情況仍在迅速改善。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Nikkei)與金融信息公司IHS Markit昨天(7月4日)公布的數據,盡管上個月我國整體經濟PMI爲56,比5月份的56.8稍低,但本地私人企業在産值與新訂單方面,仍出現急劇增長。
經濟師認爲,隨著中美貿易緊張關系加劇,推動國內增長的因素已變得越來越重要。
日經新加坡整體經濟PMI涵蓋服務業、零售業和建築業等其他領域,一旦跌破50就意味私人領域經濟陷入萎縮,維持在50以上則表示擴張。
根據報告,本地企業的産值創下自報告于近六年前推出以來的最高水平,而新業務增長仍是最高的其中一個。盡管如此,企業今年首次減少采購活動,造成投入品的庫存減少。
在需求改善的情況下,雖然招聘的員工有所增加,但産能仍承受壓力,這可以從未完成的工作進一步增加看得出來。
基于薪金增長強勁,整體投入品的價格通脹仍然很高,但成品售價大體上維持穩定。
商業信心保持良好狀態
此外,商業信心保持良好狀態,主要同公司計劃擴充業務、新行銷策略、促銷活動與政府項目增加有關。
負責這項報告的IHS Markit首席經濟師歐韋良指出,出口銷售的增長連續兩個月比總訂單增長緩慢,意味著國內增長是經濟活動的主要推動因素。
華僑銀行經濟師林秀心說:“清楚的是,推動國內增長的因素已變得越來越重要。隨著中美緊張關系加劇,外在貿易環境可能承壓,商業情緒愈顯謹慎。在遲些時候,這可能會波及消費者信心,但在現階段,面向國內的企業近期內還是會有較好的表現。”
歐韋良指出,積壓的訂單持續增長,創下自報告推出以來的最大增速記錄,是産值增長動力在第三季伊始增強的最具說服力迹象。
“不過,在勞工市場收緊之際,企業可能掙紮著要增加人力。失業率在第一季跌至2%的兩年低點。此外,高漲的勞工成本也可能限制招聘員工的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