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分成四或五人一組,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文化館,然後在各自小組就指定的文物進行討論,並通過“觀賞、思考、想象”的方式一起書寫對文物的感想。
國家文物局推出“童言童語”計劃,與三所小學合作,讓學生針對文物寫下感想,從小培養對曆史與文化遺産的愛好與看法。
“童言童語”(Captions By Kids)是“新加坡文化遺産計劃”的項目之一,旨在激發年輕一代對文化遺産産生興趣。
從今年3月至5月,81名來自顔永成小學、東源小學和回教學校阿爾薩革夫阿拉伯學校的小四和小五生參與計劃,分別爲孫中山南洋紀念館(晚晴園)、印族文化館和馬來傳統文化館的61件文物寫下感想。
學生分成四或五人一組,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文化館,然後在各自小組就指定的文物進行討論,並通過“觀賞、思考、想象”的方式一起書寫對文物的感想。
文物局將這些感言印在立體貼紙,貼在文化館,從7月至9月期間供參觀者閱讀。
顔永成小學小五生李玮倚(11歲)第一次接觸新加坡先賢陳楚楠的懷表和他贈送女兒的書籍《三國演義》等曆史文物,讓她大開眼界。
她說:“平時看到的只是手表和時鍾,從來沒看過懷表,所以很興奮。他送給女兒的《三國演義》也帶動我閱讀古典名著。”
另一名顔永成小學小五生杜宇涵也獲益良多,她說:“我對新加坡的曆史有進一步了解,覺得曆史很有趣。”
顔永成小學華文科主任劉慧慧認爲此計劃能促進學生的課外學習,她說:“我們希望給學生機會走出校園, 親身到文化館學習,活學活用。”
國家文物局政策與社區助理局長陳子宇指出,希望通過計劃推廣雙語文化和跨文化。
他說:“顔永成小學和阿爾薩革夫阿拉伯學校的學生都以英語和母語寫感想。參觀印族文化館的東源小學生都是非印族,他們有機會接觸不同文化,同時讓參觀者通過孩童的視角觀賞文物。”文物局表示將繼續推動這項計劃,成爲常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