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昨天發表2017/18財政年度審計長報告,被點名有“較顯著疏失”的包括國防部、教育部、人民協會、民防部隊、會計與企業管制局、移民與關卡局、海事及港務管理局、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和國立研究基金會。
公共部門再次在財務管控和資訊科技系統監管方面被點名出現松懈和不足。審計署在審計公共部門的財務報告上指出,公共部門在合同管理和研發津貼管理方面也存在疏漏。
審計署昨天發表2017/18財政年度審計長報告,重點提出三個政府部門、三個政府基金和四個法定機構在上述四個方面監督不足。
被點名有“較顯著疏失”的包括國防部、教育部、人民協會、民防部隊、會計與企業管制局、移民與關卡局、海事及港務管理局、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和國立研究基金會。
審計長陳育明特別指出,合同管理上的疏漏持續困擾公共部門。過去幾年的審計結果已披露類似不足,只是被查出出現這些疏漏的機構有所不同。
合同管理疏漏具體表現爲,爲沒有交付的服務付款,頒發合同時沒有獲得適當批准,及修訂合同方面存在疏失。
例如,教育部在被查的30份建築合同中,沒有按照合同在完工13個月內總結賬目,而是拖延三個月到3.7年不等。這些合同中被拖欠款項總值1361萬元。審計署也指教育部65.5%被查的更改合同未經批准就施工。教育部也沒妥善記錄工程更動,導致多支付約15萬4900元。
審計意見表示政府財務報告可信
針對公共部門連年出現類似審計疏漏,陳育明指出,這些疏漏雖然在不同部門出現,但公共部門應投入更多心力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加強公共部門整體的財務監管。“每個公共部門必須扮演各自的角色,實施有效監控措施應對這些疏漏。”
審計報告對所有16個政府部門和八個國家機關的政府財務報告,以及三個法定機構、一個政府基金、四個政府所擁有的公司和另外三個賬目的財務報告,給出的審計意見是“無修正”(unmodified),表示這些政府財務報告都可信,所有公款的使用也合理妥善。
這份長58頁的報告也涵蓋審計署另外針對九個法定機構和三個政府基金的財務報告進行的抽查審計,以及對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和國立研究基金會所管理的部分科研津貼項目展開的專題審計。
報告指出,這兩個機構雖然在審批和發放津貼設有適當的措施,但管理津貼的流程上仍有改進空間。例如,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沒有向部分項目索取審計報告,國立研究基金會在核實部分款項申請的過程中則有所松懈。
政府全盤接受審計署建議
財政部昨天就審計長報告作出回應,指政府已全盤接受審計署的建議。相關機構也已在跟進並采取必要措施,如展開調查和對有過失的官員采取紀律處分,及追討過多支付的款項。
政府也重申,資訊科技系統監管不足沒有導致任何機密數據外泄。財政部代表所有政府部門和機構承諾,政府致力于確保公共資源的問責性和透明性,並強調“公款也已獲得妥善處理”。
審計長報告本月3日已提交給哈莉瑪總統,前天提呈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