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處于百家爭鳴、不同國家和政體積極聲張自己身份的世界格局,只花了53年塑造的國家身份極易受外在勢力影響,國人必須提高對周遭事務的警覺,才不會易受左右。
外交部前常任秘書比拉哈裏(Bilahari Kausikan)昨天出席一場討論族群身份和文化的對話會時指出,新加坡的國家身份十分獨特,以多元種族和唯才是用理念爲依歸,進行橫向組織。不過,這個身份仍非常容易受影響,也不時受到試圖將特定族群身份加于我國社會的外部勢力影響。
這些勢力包括西方國家主張的西方民主優于其他政治體制的觀念,也可能包括來自特定國家和區域的宗教觀。我國社會一部分人也被這些主張所吸引。
“在各種身份主張被提出的時代,我們的身份受到壓力。多個離心力正試圖把我們扯裂。”
比拉哈裏也舉中國爲例指出,中國試圖將華族身份加于我國社會。他在被問及這是否會影響我國的種族和諧時說:“把華族身份強加給新加坡社會,裏頭夾帶階級意識……這不只對我們危險,對中國也危險。”
我國無法回避必須與中國打交道的事實,比拉哈裏也認爲民族和文化自豪感是人之常情,只是“很多人無意間逾越”自豪和文化沙文主義之間的界限。他說,對這些擴張影響力的手段提高警覺,是最好的防衛手段。
昨天的對話會由新加坡政策研究和民間組織OnePeople.sg首次聯辦。約180人出席昨天的對話,他們來自宗教團體、學校、政府部門、法定機構和民間組織。
學者:政府應塑造共有公民身份
通訊及新聞部長易華仁致開幕詞時指出,我國的多元文化建設尚未完成。他呼籲國人培養超越自己族群身份的歸屬感,加深對其他族群的了解,並在社會層面鼓勵族群和文化團體增加互動。
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陳慶文在第一場對話上發言時談到國人的族群意識。他說,族群標簽在強化種族身份認同方面仍然扮演重要角色,政府應協助國人塑造共有的公民身份,建立多元種族社會中不可或缺的族群互信。
在同一場對話上發言的前高級政務部長再諾也複述我國上世紀60年代的族群暴動,直至近期族群身份成爲選舉議題,說明外部局勢對我國馬來社群構成的挑戰,及堅守包容政策的重要。
“鑒于馬來人在本區域所處位置的特殊性質,馬來族群更應付出心力,證明我們對于作爲多元種族新加坡社會的一份子,感到自豪和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