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調查由連氏基金委任的國際研究咨詢公司進行。研究人員認爲,本地長期護理員工的基本月薪較低,是因在其他地區,業者除了給予當地和外籍員工同等的薪金水平,這些國家地區也實行最低薪金制。
一項最新調查發現,提供長期護理支援服務的本地員工,工作時間長、職務又繁瑣,雖不缺進修機會,但他們仍屬低薪一族,每月薪水僅介于1300元至1350元,比商店銷售員還低。
與此同時,本地長期護理員工的基本月薪,相較澳大利亞、香港、日本和韓國四個國家地區也是最低的。研究人員認爲,這是因爲在其他地區,業者除了給予當地和外籍員工同等的薪金水平,這些國家地區也實行最低薪金制。
這項調查由連氏基金委任的國際研究咨詢公司進行,研究人員向20家本地長期護理業者和15家外國業者了解這一行業所面對的人力資源挑戰和現狀。選擇這四個國家地區因它們同是高收入,但快速步入老齡化的社會。
調查顯示,本地長期護理員工的基本月薪只有1300多元,外籍員工僅有約850元,比平均月薪1547元的商店銷售員或1738元的私人診所接待員還要低。相比之下,香港的護理支援(nursing aides)員工每月淨收入是3750元,澳洲達3290元。
另外,在香港工作的注冊護士(registered nurse)基本月薪爲5950元,澳洲有5780元,本地則是約3000元。
雖然該調查只向約250名在本地工作的長期護理員工了解情況和看法,但連氏基金研究部門主任萊哈·巴素(Radha Basu)指出,這是基金首次針對長期護理業者進行人力資源有關的調查。
她說:“我們特別通過一對一面談的形式,收集到非公開的外籍員工資料,借此一窺業者和員工面對的工作挑戰和機遇,並制定策略以更好地培養和留住員工,例如制定漸進式薪金模式,提高長期護理工作的吸引力。”
截至去年3月,本地經營療養院、日間護理中心和居家護理業者聘有約1萬1000名長期護理員工。研究人員認爲,本地的前線護理員工到了2020年間需要增加約45%,才能應對同期年長人口增長,如果低薪和員工流失問題持續下去,很可能使得這一目標難以實現。
療養院前線護理員約七成是外國人
調查也發現,本地長期護理業近年來雖開始成功吸引本地員工加入,但與進行比較的四個國家地區相比,本地療養院業者仍“嚴重依賴”外籍員工,約七成前線護理員是外國人。然而,過半外籍員工在本地受聘僅兩年8個月,之後就會離開。
相比之下,澳洲聘請的外籍長期護理員工百分比僅有約三成,日本少于一成,香港和韓國則不超過5%。
另外,長期護理工作也沒什麽吸引力,僅約三成在醫院工作的醫療護理人員願意考慮到療養院、日間護理中心和居家護理服務機構工作;約四成外籍員工考慮離開新加坡另謀出路。
連氏基金項目總監林文祥指出,無論是本地或外籍員工,薪金水平和員工技能提升機遇,是決定長期護理員工去留的兩大因素。
他因此認爲,提高薪金、重新設計工作性質,提供較多靈活性,才能吸引更多本地人加入長期護理行列,留住能力較好的外籍員工。
回教傳教協會養老院(Jamiyah Nursing Home)總監迪瓦裏對調查結果表示“震驚”。他受訪時說,本地若要達到國外業者的相同薪金水平,還有“好長一段路”。但要爲本地護理員工爭取漸進式薪金模式是可以辦到的。
他說:“短期內提高本地長期護理員工薪水,業者多出來的成本很可能會轉嫁給公衆,因此這個改變需要時間去推行。我認爲,對員工而言,錢是賺不完的,倒是培訓和技能提升能爲他們帶來長遠的好處。”
迪瓦裏也認爲,公衆缺乏對長期護理工作的認識,對這類工作的印象只停留在照顧行動不便的老人家。因此,他希望政府和同行業者積極進行公共教育,改變這種既定影響,吸引更多本地人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