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多達43%的新加坡公司在過去兩年內曾遭遇經濟詐騙,創下這項調查進行20多年來的本地最高紀錄。不過,這比全球的47%比率低。
遭經濟詐騙的新加坡公司中,有23%估計因此蒙受超過5000萬美元(約6950萬新元)的財務損失,比率高于全球的13%;估計虧損超過1億美元的新加坡公司有13%,也高于全球的7%。受調查的新加坡公司,有27%是年營收超過50億美元的大公司,比全球平均的17%多。
普華永道(PwC)進行的這項調查涵蓋全球99國逾5000家公司,新加坡有93家公司受訪。經濟詐騙的種類包括客戶詐欺、網絡犯罪、商業詐欺、智慧産權盜竊和資産剽竊等。
新加坡公司過去兩年遭遇的經濟詐騙案件,51%主犯是外人,31%來自內部,其余爲裏應外合;相比2018年上一輪調查,54%主犯是內鬼。
51%公司未制定正規機制防範外部風險
盡管面對的威脅越來越大,卻有多達39%的新加坡公司仍未采用正規的風險評估機制,並制定相應的防範措施。沒有制定正規機制來防範來自客戶、供應商和承包商等外部風險的公司,更是多達51%。
普華永道東南亞管理咨詢新加坡法務會計主管邁克皮爾(Michael Peer)說:“跟全球相比,新加坡公司所呈報的經濟犯罪案件仍低于全球平均。但今年的調查結果值得警惕,新加坡公司要維持優勢,必須做得更多。雖然非正式的風險評估看來已足夠,但這可能導致公司往錯的方向探查,只防範最常見的犯罪行爲,帶來錯誤的安全感。”
被客戶詐騙增幅最顯著
新加坡公司經曆的各種經濟詐騙行爲當中,被客戶詐騙的頻率這兩年來增幅最顯著。2018年的調查有32%的公司中招,最新調查已激增至46%;其次是網絡犯罪,2018年調查有29%的公司中招,最新調查增至41%。
普華永道指出,這兩年來不論全球或新加坡都出現更多顯著的網絡罪案,對企業的財務沖擊也越來越大。在2019年,一起單一數據泄漏事件對全球企業造成的財務損失平均爲392萬美元。有42%的新加坡公司都針對網絡罪案制定防範計劃,領先其他東南亞國家。
普華永道也特別分析賄賂和貪汙行爲對新加坡公司的沖擊。它指出,新加坡是全世界最清廉的經濟體之一,本地公司所面對的貪汙威脅主要在跨境商業活動,而且風險“顯然繼續存在”。調查發現,雖然呈報面對貪汙事件的公司從上一輪20%減至15%,但認爲因爲競爭對手使出賄賂手段而失掉生意的公司,卻從上一輪的25%激增至44%。
皮爾指出,雖然新加坡仍是安全的經商之地,但商家不得不防範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