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局推出第18個曆史走道,走道位于烏節路,從多美歌出發,途經總統府、義安城、董廈、植物園等多處地標性建築,直至東陵。
王曉亞 報道
許多人都知道,新加坡烏節路地區曾經是一個甯靜的種植園,但較鮮爲人知的是,它在19世紀時,也曾是至少四個不同社群的墓地。
坐落在烏節路的著名購物商場義安城就曾經是潮州人的泰山亭墓地。當時的潮州人根據風水,將泰山亭墓地建在山上。直到1950年代爲了建造義安城,墓地被移走。
此外,烏節路上還有至少三座墓地,最早的一座在如今總統府所在地,此墓地專屬于1820年左右來自西蘇門答臘和印度尼西亞的明古連馬來人(Bencoolen Malays)。其余的兩座,一座是西瓦興都廟(Sri Sivan Temple)舊址後方,如今麥唐納大廈(MacDonald House)對面的猶太人墓地,另一座是位于泰山亭南邊的回教徒墓地。
由國家文物局規劃的“追溯曆史之旅”推出第18個曆史走道,走道位于烏節路,從多美歌出發,途經總統府、義安城、董廈、植物園等多處地標性建築,直至東陵。全程一共分布71個曆史景點,其中10處還設有講解標牌,爲公衆展示烏節地區在社區、機構、商號和自然遺産方面的豐富曆史。
文物局希望烏節曆史走道能讓那些曾經在此工作、居住和參加休閑活動的人們重溫美好回憶,同時也爲訪客提供資訊。
當局也針對曆史、社區與墓地,以及果園這三個不同主題推薦參觀路線,全程分別爲2.2公裏、3.6公裏及4.7公裏。公衆可選擇步行或乘坐巴士遊覽。
以前小販經過家門叫賣
家住翡翠山保留區的楊應群(60歲)見證了烏節路的曆史變遷,一棟老房子陪伴了他們一家四代。幾十年過去了,如今他和妻兒及94歲的母親仍然住在這裏。楊應群憶述,小時候左鄰右舍大多是土生華人,大家彼此關照,鄰裏關系融洽,戶與戶之間甚至是相通的。孩提時代的他,經常跟朋友一起,在各戶之間穿梭玩耍。
談到童年時最懷念的事物,楊應群指出,當初他們住在這裏,吃東西都不用出門,每天從早到晚不同時段,都會有人推著小車從家門口經過,叫賣各種食物。等待小販到來,便是當時的小孩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幾十年過去了,我依然記得他們幾點來,賣的是些什麽東西。”
然而,這些美好的回憶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烏節路的發展和建設逐漸消失,留下如同楊應群這樣舍不得離開的舊時居民,懷揣著對這一地區的深厚情感,不願搬走。
國家文物局助理局長陳子宇強調,烏節路不僅僅是一個逛街購物的地方,它承載的曆史及文化獨一無二,例如新加坡第一家超市、第一座公共遊泳池等均建在此處。
“希望公衆和遊客能欣賞烏節背後的曆史故事,重新認識這些他們熟悉的地區。”
烏節曆史走道是一個全自助導覽項目,公衆預知更多詳情,可通過www.roots.sg查詢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