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在加速實現工業化的大辯論中針對俄羅斯曾說過:“延緩速度就是落後,而落後是要挨打的”,斯大林的這句話放在整個世界任何國家都是有借鑒價值的。雖然在幾十年前我們國家處于剛剛發展的階段,國際地位不是很高,但如今的中國以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在國際事務上擁有很強的話語權,中國一步步的崛起都離不開黨的正確領導以及所有勤勞勇敢智慧的中國人民的拼搏。幾十年前,因爲一個德國人的嘲諷,此人埋頭鑽研20年,隨後讓德國人付出慘痛代價,讓全世界看到侮辱中國人的下場!
經曆了幾次列強入侵,又迎來軍閥割據,好不容易社會稍稍穩定,又經曆抗戰時期,八年動亂終于結束,又隨即開始了“內部混亂”,最終于1949年建立了新中國,中國人民終于可以過上安穩的生活。雖然我們國家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但經曆將近100年的戰亂和動蕩,讓這個昔日輝煌一時的大國還是受到了不小的影響,整個國家的制度體系、發展規劃等等都需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工業發展的也不是很好。
各個國家都知道,工業的發展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很重要,強大的工業可以提高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在那個年代就工程機械來說,德國一直處于國際領先地位,當時已經掌握了世界上最先進的起重機技術。改革開放後,我國大力發展工程機械,所以我國經常會派一些技術人員前往國外進行學習。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我國派出一個以骨幹技術人員和專家組成的中國機械工程小組前往德國進行學習和考察,來到德國,研究小組就感受到德國工業技術確實不同凡響,在一次機械參觀會上,一個中國技術人員感慨于德國機械的構造兼具科學性和美觀性,想要拍張照片以供之後的研究與學習;
她禮貌地用英文詢問在場的工作人員,問他是否可以拍這些機械的照片,原本是很正常禮貌的溝通,令人沒想到的是,這位工作人員回複說:“當然可以,反正你們中國人永遠也學不會”。此話一出,引起來在場所有中國人的憤懑,出于禮節,我們並沒有當場作出不雅舉動,但是可以說任何一個有血性的中國人都會覺得屈辱,這句話也深深影響了在場一位年僅20多歲女技術員,這個技術員就是孫麗。
孫麗出生于1972年,當年不到30歲的她被外派去德國學習,親身經曆了當時德國人對中國的侮辱,她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造出世界上最強的機械工程。回到國內,她潛心學習技術,在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她也不忘與實踐相結合。她經常奔赴全國各地收集實踐數據,到了晚上即使下了班,也常常加班熬夜計算繁雜的數據,設計圖紙。
孫麗帶領她的團隊可以說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想出技術,正是在她的領導下,她所在的研發小組于2003年成功研發出當時被譽爲“中國第一吊”的徐工QUY150,即使小有成績,但是她還是沒有忘記當年對自己的許諾,她仍然全身心投入到進一步的研發當中,隨後相繼完成了260噸、350噸産品的總體設計,並且在2013年,還成功研發了4000噸級履帶起重機,這樣大噸位起重機不僅創下了3項國際首創技術,還解決了行業一直未能攻破的技術難題,使中國一躍成爲可以比肩美國、德國,能夠自主研發制造千噸級超級移動起重機的三個國家之一。
央視在《大國重器》的一期專題欄目中稱這台4000噸級履帶起重機爲“國家砝碼”,而這個“國家砝碼”的設計、研發以及問世都離不開孫麗,可以說正是多年以前德國人的一句話讓孫麗潛心鑽研20年,孜孜不倦、勤勞智慧,最終制造出了這台“國之重器”。
中國在起重機相關技術的發展很是迅速,並且中國制造一向以超高的性價比享譽國際,原本德國擁有國際上最先進的起重機技術,起重機相關市場也幾乎是德國一家獨大,但是隨著中國起重機噸級的不斷突破,技術上的不斷完善與發展,越來越多的訂單被中國收入囊中,打破了德國的壟斷地位,如今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已不屬于德國,很多的國家或者企業都願意購買質優價廉的中國制造,這對于德國來說不管是經濟上還是品牌上都有不小的損失,可以說代價是相當慘重了。
這台4000噸級履帶起重機被稱作“世界第一吊”,它的背後是一群像孫麗一樣的工程師們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幹出了的成果,凝結了她們巨大的心血,正如這台“世界第一吊”的總設計師孫麗在某訪談中曾說:“從50噸到300噸履帶起重機,我們花了10年的時間,從300噸到1000噸,我們花了5年時間,從1000噸到4000噸,我們只花了3年時間”,這一個個時間節點的變化也展現了我國工程師們的不凡的能力,這一台台機器已經不是一個個産品,也不僅僅是一個標志,而是我國在科技創新道路上厚積薄發、勇往直前的真實縮影。
幾十年前,因爲德國人一句帶有傲慢與偏見的話,孫麗暗自堅定了內心,20年的苦心鑽研,讓她成功制造出了“世界第一吊”,這狠狠打了當年那個德國工作人員的臉,讓德國付出慘痛的代價,這也讓整個世界看到侮辱中國人的下場!
正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孫麗也算是當代的巾帼英雄!同時我們也應該知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中國強大,人民就會更有力量,而你怎樣中國就會怎樣,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是緊緊相連的,我們也應該向孫麗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優秀,讓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好!
文/盛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