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智庫
最近,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東京都舉行的國際會議上發表演講,對於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公開表示支持,如果條件成熟將進行合作,他也提出了一些支持條件包括,「與自由、公正的跨太平洋經濟區和睦相處」,指代因美國退出而前景不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
安倍讚揚「一帶一路」能夠「將東方和西方,以及之間多元化地區聯繫起來」,他還強調,「非常關鍵的」一點是,「一帶一路」項目要「具備經濟上的可行性,「各參與國」能夠償還債務、其財政健康狀況不會受損」。然後他補充說,日本政府「做好了在這方面擴大合作的準備」。
據分析,這可能是安倍首次在正式場合表明合作態度。 日本媒體稱,安倍此舉是為了向中國傳達友好信號。
果真如此?要知道,就在近日於印度舉辦的非洲發展銀行大會上, 日本還計劃與印度討論攜手推動從亞太延伸到非洲的「自由走廊」計劃,試圖通過「自由走廊」計劃來平衡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
日印究竟意欲何為?「自由走廊」是否會對「一帶一路」產生影響?日本這次是真的想明白了?
文 | 庫叔
本文由瞭望智庫綜編自「觀察者網」、「澎湃新聞」、「新華網」、「海外網」等。
2017年5月23日,印度總理莫迪會見在印度舉行的第52屆非洲發展銀行大會的代表。(來源:美國之音電台網站)
1 聯手
且看日印推動「自由走廊」計劃,短短一條新聞,其中隱含的信息量簡直不能更大!
-時間和動機。從時間來看,與5月14日-15日在北京雁棲湖成功舉辦的「一帶一路」峰會相隔沒幾天;動機上,印度是「一帶一路」峰會所有主要經濟體中唯一的缺席者,不僅如此,印度官方近幾年還不斷「吐槽」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或表示「我們不上當」,或提出一些令人費解的要求。沒想到,私下裡憋了個「大招」,與喜歡給中國挑事的日本聯起手來了, 這很難不讓人懷疑這個表面光鮮的亞非「自由走廊」計劃就是衝著中國的「一帶一路」來的。
-發展目標。日印此次的這項計劃是在非洲發展銀行大會上當著來自非洲各國的近3000名代表的面力推的,印度總理莫迪也很煽情地說:「印度將永遠支持非洲,與你們攜手同行。」 這說明了亞非「自由走廊」主要想在非洲發力。
-合作對象。日本、印度這兩個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國家近幾年關係越來越近,高層互訪不斷、聯合軍演不斷……甚至還把關係提升至「特別戰略全球合作夥伴關係」,這次在經濟合作中又有了「大動作」,顯然關係是更近了一步!
那麼,日本、印度這次的「大動作」勝算幾何?究竟能不能攪局「一帶一路」?
2 抗衡
所謂的亞非「自由走廊」計劃,是日印攜手在非洲、伊朗、斯里蘭卡和東南亞國家興建多個基礎建設項目,以平衡中國的區域影響力。目前,東京和新德里都有打算對東部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行投資。除此之外,日本也將加入印度在伊朗重要戰略港口恰巴哈港的擴建以及毗鄰經濟特區的開發計劃。而在斯里蘭卡東部,兩國則有意投入戰略要地亭可馬里港的擴建項目,同時還可能共同開發位於泰緬邊界的達維深海港。
日印這項計劃實施地點是在亞太延伸到非洲的環印度洋一線,在亞洲相關國家主要是建海港,在非洲則是包括橋樑、道路、電網等在內的,比較全面的基礎設施建設。
可見,除了範圍小點、內容少點之外,日印的這項計劃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有太多相似之處。對於這一點,印度媒體也毫不隱晦,印度《商業標準報》索性將之稱為「印日版『一帶一路』」,並稱兩國將以此為依託,和「中國版『一帶一路』相抗衡」,一些印度媒體甚至紛紛賦予「自由走廊」以諸如「對中國所主導的洲際發展規則說不」、「更加民主的一帶一路」等「附加概念」。
或許可以說, 亞非「自由走廊」其實就是山寨版的「一帶一路」。
其實,為了這個能夠抗衡「一帶一路」的山寨版計劃,日本和印度也是醞釀了很久,著實下了一番功夫:
——2014年,印度莫迪政府就提出一個「季風計劃」,規劃了一個「由印度主導的海洋世界」。這項計劃涵蓋了從東非、阿拉伯半島、印度次大陸、斯里蘭卡一直到東南亞群島的諸多地區,試圖抗衡中國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而且,印度還把這項計劃拿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遺,想提升到與中國「絲綢之路」同樣的高度,結果必然是沒有被通過,印度碰壁了!
印度文化部對「季風計劃」的說明示意圖。(來源:觀察者網)
——2015年,印度又提出了「香料之路」計劃,繼續與中國抗衡,印度想通過「香料之路」積極與印度洋地區國家來往,強化彼此在經貿及軍事等方面的關係,但此計劃並沒有引起太大轟動。
——2016,印度總理莫迪訪問日本,在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發表的聯合聲明中首次提出了亞非「自由走廊」的概念,其走向是「從亞太至非洲」,此後,雙方又就這條「走廊」進行過多次磋商。
眼下,日印的這項計劃顯然又前進了一步,相比之前印度提出的讓世人眼花繚亂、收效甚微的各種計劃,「自由走廊」計劃顯然大不相同。 這次有了日本加入,印度也更加有了跟中國的「一帶一路」抗衡到底的底氣!
3 抱團
對於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日本和印度,一個冷漠,一個抵制,相隔萬里的兩個國家卻湊在一起「抱團」,煞費苦心地搞一個山寨版的「一帶一路」,到底是幾個意思?
當然是為了一起抗衡中國了!
2014年9月1日,日本東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看著印度總理莫迪喝茶,體驗傳統的「表千家」茶道。(來源:鳳凰網)
對於日本來說,由於其一直以來在歷史問題上未能真正反省,向亞洲人民正式道歉,使得日中、日韓關係一度跌入谷底。面對其在亞洲日益「被邊緣化」和孤立的窘況,日本國內出現了一種傾向,即想尋找一些其他國家來代替中國對於日本的作用。另外,日本經濟在經歷「失去的10年」之後,也變得「一地雞毛」,難以繼續扮演「領頭雁」角色。而中國日益強大的國力和影響力是擺在那的,日本一方面對所謂的「中國經濟威脅」憂心忡忡,頻頻在中國周邊「搞事情」,然而卻沒撈到什麼實際的好處;另一方面又擔心經濟方面對華依賴過重反受其累,因此急欲尋找可替代性投資、生產場所。
環顧整個世界地圖,近年隨著印度崛起大勢的日益明朗,再加上印度擁有大量技術水平高、英語流利的廉價勞動力以及迅速擴大的國內消費市場,日本對投資印度的興趣也逐漸增加。
所以,「團結」印度似乎成了日本最為可能也最為現實的選擇。日本前首相森喜朗就曾說,「日印關係從地圖上看一目了然, 戰略上也很重要, 日本希望在國際政治、安全保障上與印度緊密合作。」而早在2007年,日本財相麻生太郎訪問印度時就曾更直白地表示, 「為了制衡中國, 日本看中印度」。
中國的崛起同樣也震懾到了印度,印度的經濟雖然連續數年增長率在8%以上,但在中國更快的增長速度映襯下卻成了「陪襯」。此外,與中國相比,在國際事務中以大國自居的印度不斷遭到冷落,難免產生不平衡心理。印度對中國不僅存有「瑜亮情結」,兩國在邊界糾紛、經濟競爭以及中巴關係等問題上存在矛盾也是事實。
近幾年來,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尤其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意在打通印度洋,一直延伸到非洲,這是印度不能容忍的,因為,印度對於南亞次大陸和印度洋地區具有強烈的主導意識。南亞的戰略格局就是「一強多弱」的態勢,而且印度的文化、宗教對南亞其他國家的長期滲透和影響已經根深蒂固, 印度在此區域儼然以「霸主」自居。就像一個尼泊爾專家所說,目前中國的經濟實力是印度的大致五倍,中國如果完全進入南亞市場,印度在整個南亞就排第二了,所以它就變成跟班的了,不再是領頭羊。基於此, 印度不可能允許中國在南亞這個地方有那麼大的影響力存在,這是政治層面的首要顧慮。印度將南亞次大陸視為禁地,任何外部大國的介入、干涉南亞地區事務的行為均被視為對印度的敵對和不友好,連美國也不例外。
印度認為中國採用了「珍珠鏈」戰略對其進行封鎖。(來源:觀察者網)
所以,擁有共同目標的兩個國家能夠在一塊「抱團取暖」一點都不讓人感到意外,日印兩國在中國這裡都沒討到便宜,所以兩國走在一起試圖給中國製造壓力也是必然的。 對日本來說,反華國家越多越好;對印度來說,雖不至於和中國撕破臉,但能給中國一些壓力也是好的。
於是,山寨一個「一帶一路」來牽制當下中國影響力和號召力日益擴散的「一帶一路」倡議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4 混亂
那麼這個山寨版能否順利攪局中國的「一帶一路」呢?
說實在的, 日印兩國擔綱的這項計劃在整體規划上就顯得有點混亂,從以下幾點可以明顯看出:
首先, 在陸地上道路和基礎設施的建設上,「自由走廊」並沒有特別明確的規劃。從前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自由走廊」雖然強調「從亞太到非洲」,卻將重心放在印度洋上的一些「跳板」和「節點」上,比如恰巴哈港的擴建、斯里蘭卡亭可馬里港的擴建以及達維深海港的建設等,雖也強調基礎設施,但著力點仍然是這些僅靠海空航線連結的「中轉站」。
其次,「一帶一路」東西橫亘,水陸相連,按現行匯率結合IMF數據計算,未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將占世界經濟增長比重的46%,與之相比北美為24%,歐盟僅10%,如果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則更分別為58%、13%和11%。2016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GDP占全球總量27.5%,略低於北美的28.1%,高於歐盟的21.8%,彼此間存在極強的經濟互補性。與之相比, 「自由走廊」的兩個「主推國」日本和印度均不能同時扮演「大進」和「大出」的角色。「帶、路」也好,「走廊」也罷,說到底是用來跑貨(包括有形的商品和無形的服務及智慧財產權等)的,貨不能「有來有往」,「走廊」又斷續跳躍,豈不吃力?
第三, 「自由走廊」帶有太多對抗、干擾考量——印度不希望中國把「一帶一路」延伸到印度洋,搶了印度的「主場」,尤其不樂意看到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密切合作,而日本則不希望「一帶一路」讓自己邊緣化,更不希望支持「一帶一路」的亞投行搶了自己為主導的亞開行好戲—— 一個將基礎建立在「破壞他人」而非「營造自己」上的項目,又如何能立足穩健?與中國對抗的意味太明顯,可能都要超過其經濟考量,這點在日印選擇印度洋「節點」港口上表現得特別明顯,比如恰巴哈爾港,跟中國投資擴建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相距僅72公里,競爭意味十足。恰巴哈爾港遠離伊朗的核心經濟圈,伊朗對其建設積極性一直不高。而且,多年來,伊朗受制於西方的制裁與反對,恰巴哈爾港發展也一直踟躕不前。日印選擇投資此地的風險顯然很高。還有在斯里蘭卡擴建的亭可馬里港,今年年初斯里蘭卡曾邀請印度參與建設亭可馬里港,但當時印度很傲嬌地表示「不感興趣」,理由是長時間內無利可圖。然而僅隔了幾個月,印度就與日本把亭可馬里港的建設劃入到了亞非「自由走廊」的計劃里,顯然有經濟之外的其他考慮。
也就是說, 目前亞非「發展走廊」尚處在「紙上談兵」階段,且定位比較模糊,帶有太多的對抗和競爭因素,更像是印度從地緣政治考慮出發,聯合日本倉促搞出的「應對性」措施,勢必影響其以後的深入發展。這跟在全球收穫廣泛認同、已有大量成果、開過了首屆高峰論壇、甚至都把歐美紛紛吸引來的「一帶一路」顯然是沒法比的。
5 難度
除了規劃模糊和競爭性意味太濃之外,亞非「自由走廊」顯然還有個很致命的因素,那就是 「自由走廊」所經過的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同時和中國保持著密切的經濟往來,赴艾哈邁達巴德出席會議的非洲各國,2017年都要和中國在不止一個平台上聚會、商談,讓它們「兩頭赴宴」毫無問題,但「二選一」是幾乎沒人願做的。
莫迪在2015年10月第三屆印度-非洲論壇峰會(IAFS2015)上。(來源:澎湃新聞)
就拿「自由走廊」重要的發力點非洲來說,雖然印度與非洲間的貿易和投資往來有其獨特的優勢,甚至與非洲打交道的時間更長,但跟中國相比,在各方面還是有較大差距。
先來看經貿關係,2000年中國和非洲貿易總額剛剛突破100億美元,應該說,彼時和印度-非洲貿易水平基本處於同一量級。但到了2008年,中非貿易總額就提前兩年實現了「2010年中非貿易額突破1000億美元」目標,達到1068億美元,2014年更高達2218.8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增長在如此大基數情況下仍高達5.5%。更令人驚嘆的是,在總體出口形勢不佳的情況下,中國對非出口同比仍增長14.4%,遠高於6.1%的整體外貿出口增幅。 這個數據相當於印非雙邊貿易額的3倍左右。
此外,2014年中非間提前完成了中方承諾的200億美元融資額度,完成並開工了一系列基礎設施項目。至於中國對非的援助,僅2014年李克強總理訪非期間,就增加120多億美元。與之相比,印度自2008年至2014年對非實際金融支持總額為軟性貸款74億美元,各種財政援助12億美元,幾乎不成比例。
在情感方面,中印兩國與非洲都有深厚的友誼,但印度在處理對外關係上,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重視程度是不同的。 第一層次是南亞地區,第二層次是歐美俄等大國,第三層次是東南亞、中東和中亞地區,第四層次才輪到非洲和拉美,這樣的分層勢必影響到了印非關係,且印度、日本在對非洲的投資建設上都夾雜了太多的政治考慮,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安理會改革,印度和日本要當常任理事國,也希望非洲國家多支持一把,畢竟非洲在聯合國有54個席位,占到了聯合國會員總數的4分之一以上,當年我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也是「非洲兄弟把我們抬進去的」。與印、日相比,中國在非洲的投資就是「互惠互利」的雙贏。
對於日印與中國在非洲產生的競爭,其實正是許多非洲國家所期盼的,你們爭得越厲害,我越能從中漁利。有肯亞官員曾對媒體說:「假如沒有競爭,這就會是一個問題,競爭條件下會讓我們可以從中選擇最好的。」
所以,日印想借用「自由走廊」排擠中國是有相當大難度的,牽制中國「一帶一路」的作用必然會大打折扣。這就勢必使得「自由走廊」計劃回歸到經貿互利的本質上去,否則根本無法存在。
即便單純看經濟方面,印度的軟肋也是很明顯的。近年來印度國內經濟發展雖十分迅猛,但「拳頭」乃是軟體、微電子等智能產業,非洲根本就很難消化,且就算有需求,直接和歐美接軌也更划算(如馬拉威的新興軟體業便是如此);「印度製造」除了價格低質量差(如「印度布」在非洲基本上是「地攤貨中的地攤貨」代名詞),更要命的是門類不全,無法滿足工業製成品需求旺盛、但自身製造業基礎單薄的非洲「性價比要高」的胃口,就更不用提產業轉移了。
而制約非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關鍵,是基礎設施欠帳太多,大型工程匱乏。 在這方面日本是「有力無心」,而印度則是「有心無力」——事實上莫迪上台後極力推動的印度本土基礎設施「大手筆」,從資金、技術和承建等各方面尚且要仰賴「外援」,又如何能滿足非洲這張「基礎設施白紙」的需要?印度與中國不同,它的基礎設施建設尚有大量資金缺口,基建能力的外溢遠沒有到自然外流的那一步。
所以,本身實施起來就有很大難度的亞非「自由走廊」計劃,如果再摻雜太多「對抗、抵制、干擾」的心結在裡面,就註定不會走遠。
事實上「一帶一路」並非一個排他的方案,就在「一帶一路」論壇峰會閉幕當天的記者會上,習近平主席表示,中國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時將遵循「三不搞」(不以意識形態劃線、不搞政治議程、不搞排他性安排),加上稍早圓桌峰會上習近平主席「不畫地為牢,不設高門檻,不搞排他性安排,反對保護主義」的表態,實際上表明了中方的態度——「一帶一路」不僅可以接納日本、印度等國家,也並不排斥和「自由走廊」並存。正因如此, 其實只要去掉「對抗、抵制、干擾」的心結,日印及其「自由走廊」,未嘗不可和「一帶一路」間達成雙贏的最佳結果。
或許日本是真的想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