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機爆發10周年,分析師認爲如今全球金融體系更完善,危機再現的可能性不高,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1998年泰國貨幣危機引發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破産掀起全球金融危機。2018年雖然面對貿易緊張和地緣政治等困擾,分析師認爲還不至于會再陷“十年一遇”的輪回。
星展銀行首席投資官侯偉福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現在的銀行監管更加嚴格,2010年在美國通過的《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Frank law)就是強制銀行持更多資金,和限制銀行直接參與證券市場的自營交易(Proprietary Trading) 。
“當然,再強穩的系統還得依靠健全的經濟,如有任何外來因素引發全球經濟蕭條,金融體系會面對挑戰。金融市場的危機往往源自貪婪和恐懼,但很難說每十年會發生一次。美國股市的牛市已跑了十年,到現在並沒有出現經濟過熱、進入晚周期的情況,借貸水平也比2008年之前低。”
荷蘭國際集團(ING)亞太研究部首席經濟師卡內爾(Rob Carnell)也提出,過去經濟衰退平均會發生在商業周期的第五至七年,但這一輪的周期比一般來得長。
他說:“現實中沒有既定的經濟周期,影響周期長短的因素很多,包括之前經曆了哪些,以及經濟性政治。我們沒有獨立的央行,現在政治周期的影響力比過往來得大。”
下一輪危機源自資金過多
近期令投資者感到不安的狀況,主要是美國和中國等地區的貿易關系緊張,以及阿根廷和土耳其等新興市場貨幣貶值的連鎖效應。
美國自2008年“雷曼危機”後推出的量化寬松政策(簡稱量寬)已逐步收緊,讓利率正常化。美元因此走強,但對一些金融市場造成壓力,特別是新興市場。
渣打銀行經濟師李偉虢指出,自美國采取量寬以來,大量資金流入新興市場,投資也多。隨著主要央行現在逐步收緊早前的量寬,以及其他因素如聯儲局加息,新興市場因此承壓。
“一些新興市場有雙赤字、外債高築和當地市場小的內憂外患,如印度和印度尼西亞。但我們留意到這些國家的基本面和機構框架都還強。因此,目前的抛售是情緒多過基本面。由于市場情緒疲弱和終端客戶可能回贖,一些基金目前會增持現金。”
雖然不知道下一輪金融危機會在什麽時候,以怎麽樣的姿態出現,卡內爾認爲,如果會出現,這應該和過度借貸有關。他說:“上一輪危機結束後許多央行推出量寬,甚至是過度沉迷至打亂商業周期,這會滾球成爲信貸泡沫。時至今日,歐元區和日本央行也未退出量寬。”
摩根大通量化部門主管可拉諾維克(Marko Kolanovic)也認爲,下一輪危機,會是因爲流動資金過多,沖擊股價和造成社會不安。過去十年電子交易和被動投資興起,構建股市急速嚴重崩盤的可能。央行屆時會推出前所未有的救市措施,如直接買進股票。不過,到明年上半年市場還是安全的。
建立多元化長期投資組合
侯偉福建議投資者作好“黑天鵝”隨時出現的心理准備,建立擁有明確風險和回報目的的長期投資組合。組合應該多元化,包括債券、股票、現金和黃金,涵蓋全球和橫跨多個領域。
他說:“美國政府債券提供安全網,利率走低時債券價格會上揚。信貸産品如“BBB-”和“BB-”級別的企業收益有吸引力,風險也合理。黃金和防禦性類股如高派息和必需消費品類,也可包括在組合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