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天,參演的亞細安和中國軍艦,在中國湛江離岸30多海裏水域就多個項目進行演練。新加坡媒體全程隨本國的忠誠號出海,觀察演習實況。
一艘遊輪和一艘貨船在公海意外相撞,數名船員受傷落水。在事發水域附近執行任務的數艘亞細安國家和中國軍艦接到通報後,趕到事發現場聯合搜救。
這些軍艦分工有序,在劃分好的搜救區域中搜尋生還者,及時向總部彙報情況。所幸各國在不久後成功將生還者救起。
不過,一名生還者傷勢惡化。在各軍艦的相互溝通和協調下,原先救起生還者的軍艦出動直升機,將傷者送往另一艘設有醫療中心的軍艦。傷者的傷勢在及時得到治療後受到控制。
這是亞細安和中國海軍首次海上聯合演習中使用的模擬情境。過去兩天,參演軍艦在中國湛江離岸30多海裏(約60多公裏)水域就多個項目進行演練。新加坡媒體全程隨本國的忠誠號出海,觀察演習實況。
負責與其他國家海軍策劃演習細節的忠誠號作戰管黃俊維上尉(28歲)受訪時指出,各項目能順利展開應歸功于各方缜密的策劃。除了今年8月在新加坡舉行沙盤演練,制定行動計劃,各方在本周實兵演練中,出海前也細談每個演習項目的具體步驟,如軍艦如果太靠近應如何協調。
被問及懸而未決的南中國海問題是否影響各國工作氛圍,黃俊維指出,參演各方積極配合,專注于確保演習任務順利完成。
“這次演習由中國和新加坡牽頭,所以我們在策劃時必須提出更多看法。但其他亞細安國家也提供了寶貴意見……比如越南人員指出一些編隊操作不安全,並要求在更大的空間裏執行。所以,雖然其他亞細安國家人員不一定有很多意見,但他們提出的關鍵問題一樣具增值作用。”
黃俊維也說,即便意見相左時,“大家都認同安全是首要考量”,並以此爲基本原則,制定出各方可以接受的方案。新加坡人員也發揮雙語能力,助習慣使用英語和不習慣使用英語的參演人員跨越語言上的溝通困難。
此次聯演從策劃到執行都以參演各方對《海上意外相遇規則》(CUES)的使用爲重點。忠誠號通信系統操作員ME1級軍事專才約翰遜(29歲)受訪時說,他雖然對CUES並不陌生,但這是他第一次在多邊演習場合使用CUES。他認爲,CUES的一系列代碼有效化解了各國通信系統操作員因英語口音不同而常碰到的溝通困難。
“如果我向對方說我要改變航向,對方不一定明白,我有時甚至得重複上五次。有了CUES,只需說一次,對方就聽明白了。這省下很多時間。”
負責在甲板上用手勢協助中國軍艦直升機降落的ME3級軍事專才蘇萊士(36歲)則說,這是他首次與中國直升機合作,他爲此事先與中方就手勢的意思溝通。如今任務完成,他也對日後與中方執行相同任務更有信心。
亞細安—中國海上聯演 五個主要演練項目
編隊通信(Communications Drill)
負責指揮項目的達魯塔卡號通過無線電逐一向各軍艦發問,要求對方給出《海上意外相遇規則》(CUES)中對應指定指示和海上動作的代碼,限定對方在給定時間內作答。對方作答後,文萊軍艦核查回答正確與否。
演習過後進入搶答環節,達魯塔卡號發問後看哪國最快給出正確答複,借良性競爭讓各方迅速熟悉CUES內容。
編隊運動(Manoeuvring Exercise)
八艘軍艦分兩列航行,兩列之間相隔約1公裏,並時刻保持相互間的距離和相對航速。所有軍艦過後另變陣四次,先是並爲一列,然後由豎打橫,再原位旋轉90度,最後旋轉回原來位置。
直升機甲板互降
廣州號和黃山號軍艦各出動一架直升機,分別在忠誠號和達魯塔卡號上降落,模擬將傷者運送到另一艘軍艦接受治療的情況。軍艦人員在直升機降落前必須准備好接應直升機所需器材,並確保甲板上沒有可能被下沖氣流吹飛或卷入螺旋槳的零散物件。
聯合搜救
忠誠號人員在海上兩處各投放一個載有三名“落水船員”的救生筏。爲了使演習更逼真,忠誠號暫時離開編隊,選在未與其他軍艦通報的地點投放搜救目標。指揮處根據模擬情境劃定直徑5海裏(約9.3公裏)的搜救範圍,指示各軍艦在各自負責的範圍裏搜救“生還者”。水流如果湍急,還可能把“生還者”與救生筏沖散,搜救人員必須全神貫注勘察海面狀況。
燃油補給
忠誠號和達魯塔卡號先後靠近軍山湖號補給艦,與軍山湖號相隔約200米慢速並行。此環節考驗兩艘軍艦之間近距離並行的配合,只有雙方高度協調的情況下才能完成補給任務。達古潘市號也與所屬編列的其他軍艦執行相同步驟。
參演軍艦
新加坡:忠誠號隱形護衛艦(RSS Stalwart)
文萊:達魯塔卡號巡邏艦(KDB Daruttaqwa)
菲律賓:達古潘市號後勤支援艦(BRP Dagupan City)
泰國:撻信號護衛艦(HTMS Taksin)
越南:陳興道號護衛艦(VPNS Tran Hung Dao)
中國:廣州號驅逐艦、黃山號護衛艦、軍山湖號補給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