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善高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指出,社企小販中心課題引發全城熱議,政府雖不會因此幹預市場運作,但如果發現問題就會嘗試解決。他承諾政府將盡快與管理業者完成探討改善方案。
社會企業小販中心營運三年來,成功爲國人提供負擔得起的食物,以及多元、便利的餐飲選擇。不過,政府同時也了解到部分社企小販合約內容仍欠妥善,因此會特別針對相關條款與管理業者溝通,並做出調整,盡可能在小販和業者權益間尋求折中點。
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昨天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指出,政府不會因社企小販中心課題引發全城熱議,而停止推行社企管理模式;政府也不會因此幹預市場運作,但如果發現問題就會嘗試解決。
他說:“時隔30年後,我們再次興建新小販中心,無論以哪種模式去管理,都必須確保食物價格可負擔,以及提供餐飲選擇的便利。這個課題沒有靈丹妙藥……我們不能忘記建造這批新小販中心的初衷。
“社企模式大致上是可行的,因爲我們目前已經做到了這兩點,就不應該再去破壞這一成效。”
針對社企小販大吐苦水的合約限制,如24小時長時間營業、提前解約和賠償條款等,馬善高表示理解,並承諾政府將盡快與管理業者完成探討改善方案。
馬善高以淡濱尼天地的小販中心爲例指出,當初在還沒落成前,附近居民主動要求一個24小時運作的小販中心,但是當中心正式投入服務後,居民們卻沒有這方面的需求。
經營小販中心是“集體利益”
他說:“這是一個‘想要’和‘需要’的問題。當我們發現24小時通宵營業在這個小販中心行不通時,我們就要去調整……我們也要對小販公平,他們通宵營業,卻沒有人潮,准備的食物無法賣出,這些都是成本。”
不過,馬善高也提醒,經營小販中心是一種“集體利益”,小販本身也須了解他們做出決定後的影響。
“一旦這裏不再24小時營業,就會是一座死城……所以我們讓小販和社企業者共同商討他們到底應該怎麽做。”
另一方面,政府也會嘗試協助小販,讓合約條款更加平等,不再産生“自己好像公司雇員”的負面感受。
在將近一小時的專訪中,馬善高不斷強調,社企管理業者在基本租金之外收取的雜費、餐具清洗服務和餐桌清理費等,協助小販解決了人手短缺和環境衛生髒亂的現實問題。
他也指出,要求社企小販提供2元8角的超值餐,在調低整體食物價格方面取得不錯的效果,這一做法也促使咖啡店業者開始調整咖啡店的熟食價格。這些都是社企小販中心所發揮的作用。
有小販反映,社企管理模式的作用應是協助減低小販的成本。不過,馬善高澄清說,這一模式的作用是確保租金是公平公正的——既不讓社企管理業者從中剝削獲利,也不給予小販津貼,影響市場運作。
他以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街頭小販爲例指出,這些第一代小販只支付象征性的租金,但後來造成營業時間短,以及攤位轉租的問題。他因此強調,這種租金將不複存在,現今小販應保持更加務實的想法。
本地約有6000個小販熟食攤位。國家環境局受詢時透露,其中有39%熟食攤位(相當于2300個)獲政府津貼,他們的每月租金爲192元或320元。其余攤位不受政府津貼,攤主支付的是招標價或市場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