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由八個項目組成,共分爲曆史、人文和特別項目三種類別。宗鄉總會會長陳奕福指出,我國“從無到有”的社會發展,默默無聞的勞力工作者功勞不小,宗鄉總會因此希望通過不同方式激發年輕人的興趣,啓發他們思考並挺身爲社會服務。
蘇文琪 報道
新加坡初開埠時,許多先輩爲了更美好的未來,赤手空拳下南洋打拼。當中好些未能在史冊上留下姓名,他們爲我國做出的貢獻卻是不可忽視的。
爲了向這些無私奉獻的先輩致敬,同時鼓勵年輕國人學習先輩的精神,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從本月起推出爲期一年的“無名英雄”系列活動。
配合明年新加坡開埠200周年,活動由八個項目組成,共分爲曆史、人文和特別項目三種類別,其中“落地生根,開拓新家園”展覽將爲活動拉開序幕。這個展覽將于本月18日由教育部長王乙康開幕。
通過展覽和互動形式
激發年輕人對曆史興趣
展覽融入不少互動元素,透過視覺、聽覺、觸覺和嗅覺多重感官,帶領公衆追溯先輩漂洋過海下南洋,然後落地生根的經曆,例如重現乘船顛簸的感覺。主辦方也培訓106名學生導覽員,在明年1月至4月期間爲中一中二生解說。
本次展覽獲得李光耀雙語基金、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和新加坡開埠200年工作組的鼎力支持。展覽在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1樓和美廣場舉行至明年4月28日,入場免費。展覽期間也會舉行講座。
宗鄉總會秘書長方百成昨天在記者會上說,對于學生和年輕人而言,這些曆史過于遙遠不太容易理解,單從文字來看也只能了解一二。
“通過更生動的展覽和互動形式,能讓年輕人感受和認知我們的過去,不忘我們先輩的辛勞,繼續爲我們所居住的這塊土地努力奮鬥。”
宗鄉總會會長陳奕福補充,我國“從無到有”的社會發展,默默無聞的勞力工作者功勞不小,宗鄉總會因此希望通過不同方式激發年輕人的興趣,啓發他們思考並挺身爲社會服務。
例如,“新加坡建造者”文化之旅便帶參與者走訪本地19到20世紀的標志性建築與文化地標,了解建築背後的建造者故事,而不是從重要人物的視角看曆史。活動分兩期進行,先後介紹印度苦力和紅頭巾。
推出華人先賢數據庫
征集“無名英雄”小品劇本
本地各會館的青年代表也將參與公益活動,如撿拾慢跑及與陳笃生醫院合作的文化義走。撿拾慢跑的參與者將一邊跑步一邊撿垃圾,提倡環保綠化。
此外,宗鄉總會也同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和國家圖書館管理局攜手推出新加坡華人先賢數據庫,系統性地梳理華人先賢的關系網絡;宗鄉總會也將出版《新加坡華人通史》的英文版。
至于創作方面,宗鄉總會《源》雜志首度與新加坡藝術劇場合作,征集以“無名英雄”爲主題的華文小品劇本。
入選的三個優秀作品將由新加坡藝術劇場的專業人員排演成小品角逐2019年“優秀文學作品獎”,第一名得主將贏得2000元獎金。
這項比賽除了推動本土文學藝術的創作,也通過生動的舞台藝術,反映和歌頌我國開埠以來的各界奉獻者。征稿活動現已開始,公衆可將作品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截止日期是下月31日。
宗鄉總會也將與會館和學校攜手呈現《鄉情鄉韻》舞台劇,呈現本地的多元文化與藝術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