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越激烈,市場越動蕩,散戶也“越跌越買”,成爲本地股市今年以來的最大買家。
根據《聯合早報》向新加坡交易所投資者教育網站SGX My Gateway取得資金流向數據,今年首10個月,機構投資者淨賣出16億2000萬元的股票,散戶淨買入40億4000萬元。
去年同期的情況相反,機構投資者淨買入16億8000萬元,散戶淨賣出32億4000萬元。
今年出現如此分歧,主要的焦點是中國和美國的貿易戰。
CMC市場分析師楊燕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今年4月底至5月初,機構投資者開始大幅賣出本地股票,這與中美貿易摩擦開始的時間大致一致。同時間,也伴隨著新興市場資本流出引發的大幅抛售。
楊燕說:“散戶的想法是撿便宜,越跌越買,因此成了下半年市場的最大買家。”
輝立證券大巴窯投資中心交易員鄭偉權受訪時也指出,直至今年2月份,機構投資者和散戶買入本地股市的力度是旗鼓相當。
他說:“4月份,美國與中國開始第一階段的貿易糾紛,我們便觀察到機構投資者大量賣出股票,改變了年初的買入風氣,而散戶的買入勢頭持續至今。”
鄭偉權認爲,機構投資者對宏觀經濟因素敏感度較高,作出套利或止損的投資決策比較果斷;散戶面對市場走勢逆轉時,或對是否應該止損或套利就會有所猶豫。
機構投資者選擇防禦型股散戶則愛高息股
在各個板塊中,機構投資者和散戶所青睐的也大有不同。
今年首10個月,機構投資者淨買入的三大領域是工業、必需消費品和保健。
散戶淨買入的是金融、通訊服務(包括電信),以及房地産投資信托(REIT)。
談到機構投資者的選擇,鄭偉權認爲這不代表他們對這些行業比較有信心。這是因爲機構投資者的交易額通常龐大,淨買值並不顯著。
FSMOne.com宏觀研究部宏觀分析員陳楚仁受訪時指出,工業股可能受惠于高油價,而必需消費品是防禦型股。至于散戶淨買入的,大多數有高股息收益率。
鄭偉權說,隨著利率調高,市場人士擔心高利率會促使REIT得承擔更高債息,因此今年的股價下滑。“許多散戶投資者趁機以低價買入REIT,建立一個低風險,高股息的投資組合 。”
分析師:市場未明朗 保留現金爲上策
個股方面,機構投資者淨買入的首五只是大華銀行(UOB)、康福德高(ComfortDelgro)、集永成(Chip Eng Seng)、新加坡報業控股(SPH)以及新科工程(ST Engineering)。
截至今年10月底,散戶淨買入的個股是新電信(Singtel、星展集團(DBS)、華僑銀行(OCBC)、雲頂新加坡(Genting Singapore)以及城市發展(CDL)。
楊燕認爲,銀行股和電信股今年表現疲軟,進一步觸發了散戶“撿便宜”的心理。
鄭偉權則指出,新電信今年宣布未來兩年的股息派發率,即使業績不理想,豐厚的股息對投資者仍有一定的吸引力。
評估機構投資者和散戶的接下來投資動向,楊燕認爲,短期市場回暖,會有比較多短線操作的機會。“不過,明年經濟不明朗,利率上揚始終是懸在市場上空的利劍,中長期要以防禦爲主,保留一定現金,切忌追高。”
KGI證劵(新加坡)分析師黃感恩認爲,股市波動大,保本是首要考量。在選擇個股時,他認爲過去六個月股價已下滑20%至40%的藍籌股都相當具有吸引力,例如星展集團、泰國釀酒(ThaiBev)、凱德集團(CapitaLand)、城市發展、勝科工業(Sembcorp Industries)、雲頂新加坡和康福德高。
鄭偉權指出,2018年即將結束,市場上並沒有爲投資者帶來明確的買賣信號。他說:“我會勸投資者以旁觀者的心態觀察股市,直到信心回返,再見機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