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剛開始參加基層活動時,文禮國民融合委員會領袖李秋霧形容自己屬于“paiseh(指不好意思)型”,不太會主動跟人打交道。現在的她更善于表達,在其他基層夥伴眼中充滿自信。
跟鄰居打招呼閑聊的內容多數人或許不會放在心上,但是兩年前當李秋霧得知鄰居小孩因居留權問題進不了政府小學時,她馬上發揮睦鄰精神,伸出援助之手替對方擬信向當局陳情。
文禮國民融合委員會領袖李秋霧(45歲,跨國公司行銷員)2004年開始活躍于社區,除了家庭和工作,也把許多心力投注在基層活動上。
她2014年加入人民協會旗下的文禮國民融合委員會,鼓勵新移民多跟鄰居往來和參與社區活動以了解新加坡。私下的李秋霧也用這份熱忱打破跟新移民間的隔閡。
有一次,她跟樓上鄰居卡克斯頓拉惹(38歲,機械工程師)閑話家常,隨口問對方的兒子報讀哪所小學,沒想到一個簡單的問候卻意外問出了他的煩惱。
卡克斯頓2005年從印度來新工作,兩年後成爲本地永久居民。過去八九年來他不下10次替妻兒申請永久居留權,但都不成功,大兒子也因此無法進入政府小學就讀。
卡克斯頓說,李秋霧主動幫他這個朋友寫信向移民與關卡局陳情,解釋兒子的就學問題,希望助他的妻兒取得永久居留權。
“我那時不知道的是她做的不只這些,還同時幫我寫信到教育部解釋。她是一個很友善、勇往直前的人,她不僅是鄰居還是我的朋友。”
卡克斯頓的妻子嘉娜妮(33歲,軟件工程師)、兩名分別爲八歲和四歲的兒子,去年終于成爲永久居民,大兒子也順利報讀文禮一所小學。
這幾年來,李秋霧幫助了不少像卡克斯頓這樣的永久居民和新公民,讓他們真正覺得自己是這個島國的一分子。卡克斯頓就經她介紹,2017年加入了善美園公寓鄰裏委員會,在社區認識了許多新朋友。數年前申請成爲公民未成功,他打算今年再接再厲。
人們常推脫說“沒時間”
李秋霧受訪時說,國民融合委員會一般通過家訪,通過社區分享會、集選區新公民宣誓儀式等活動跟新移民接觸,提供一些有關社區的信息。
“其實當他們申請成爲公民時,很多已經在新加坡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只是有些可能都活在自己的圈子裏、交往的是同一國的朋友,如果不踏出去認識新朋友或本地鄰居,就無法真正融入這個社會。”
她解釋,沒有接觸到其他種族或宗教的朋友,他們就很難了解本地習俗。像是若不知道農曆七月的含義,可能會覺得燒金紙是在汙染環境,或是把組屋樓下馬來人的婚禮視爲噪音。
李秋霧因此認爲,最重要的是要讓新移民踏出第一步,這樣才能助他們融入本地社會。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她總聽到人們推脫說“沒時間”。
她說,聽到人們這麽說,她就會以自己爲例說服他們重點其實是怎麽拿捏時間。另一個問題是,他們不知道社區有許多可以參加的活動。
爲了鼓勵新移民跟本地居民互動,其中一個居民委員會一年前就組織了烘焙同好小組,小組有15名成員,當中六人是新移民。在集選區方面,每年也會舉行融合嘉年華(One Community Fiesta)。
李秋霧說,同好活動較容易吸引人們加入,他們計劃未來可以成立更多同好小組。
因“kaypoh”而投入基層工作
14年前,李秋霧經過公寓管委會前輩介紹開始接觸基層活動。她是全職婦女,當時兒子不過三四歲,生活雖然忙碌,但是她仍一頭載入了社區工作中,覺得這比花時間在家裏看電視有意義得多。
除了是文禮國民融合委員會領袖外、李秋霧也在善美園(Summerdale)鄰裏委員會、文禮公民咨詢委員會等基層組織擔任領導角色,每個月約花20個小時做義工。她笑說:“我媽都講我是在做‘kaypoh’(指多管閑事)。”
當初她決定投入基層工作,是因覺得自己生活安穩,如果有能力回饋社會就應該去做。
她說,平時下班後留在家裏看電視還不如去做些有意義的事。這些年來丈夫都很支持她,體諒她這個“經常不見掉的老婆”。
話雖如此,李秋霧覺得最重要的是怎麽分配時間,決定處理事情的優先順序。
“碰到要帶孩子去補習或是公司有事,我當然還是會把家庭和工作擺在前面,基層工作可以交給其他成員分擔。重要的就是看你怎麽安排時間,選擇先完成哪些事情。”
做義工不是單方面付出,這些年來李秋霧也收獲良多。
回想剛開始參加基層活動時,她形容自己屬于“paiseh(指不好意思)型”,不太會主動跟人打交道。她記得,那時她才30來歲,平時上班當工程師都不太須要接觸外人,所以得靠前輩把她介紹給大家。
現在的她更善于表達,在其他基層夥伴眼中充滿自信。她也認爲,參加基層活動讓她增長了不少知識。比如她在接見選民活動上幫議員擬陳情信,就知道遇到問題該找哪個部門。
對于當義工這件事,她說,無論一個人會不會說英語、教育和家庭背景如何,只要他肯踏出第一步,必定會有他能貢獻的地方。
【本特約內容由通訊及新聞部呈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