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到目前爲止,民防部隊裏只有少過10人成功轉型,但民防部隊已經做出調整,未來將有更多人成爲精通救人及救火的“雙棲人員”。
自2005年以來,民防部隊開始讓救護人員轉型,重新受訓成爲消防員,讓“救護人員”與“消防人員”合二爲一,從而全面提升執行救援任務時的效率。
盡管到目前爲止,民防部隊裏只有少過10人成功轉型,但民防部隊已經做出調整,未來將有更多人成爲精通救人及救火的“雙棲人員”。
已經順利轉型的民防人員,包括緊急醫療處副主任胡慧芳少校(41歲)、民防第三分區總部緊急醫藥服務組組長林阿梅利亞上尉(37歲)以及盛港消防局消防隊長楊仁傑中尉(30歲)。
三人日前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轉型有助于讓他們在意外現場更好的進行部署,更快將火勢撲滅,把傷者救出。
第一個轉型成功的胡慧芳少校說,因爲有救護人員的背景,她以消防人員的身份趕到火場時,就能更快速地規劃出安全範圍,方便後來抵達的救護人員展開救援行動。
自1999年理工學院畢業加入民防部隊以來,胡慧芳當了六年救護人員。“我後來決定去修讀心理學學位,想轉換到不同的環境試試,于是申請當消防員。”
胡慧芳說,當她接到錄取通知時,身旁的人都大感意外。“老實說,壓力還挺大的,畢竟我是第一人,大家感到意外的同時,對我也是有期許的。”
胡慧芳後來到了碧山消防局擔任消防隊長,她目前雖已離開前線,但卻累積了兩種經驗。“我目前參與的工作,是要落實新的緊急醫藥服務分層應對框架,之前累積的工作經驗,讓我能更好的了解個別需要,在決策上做出調整。不論是救人,還是救産業,兩者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以公衆的利益爲出發點。”
畢業自國立大學生物學系畢業的林阿梅利亞上尉說,成爲救護人員本是她的志願,但她爲了不同的體驗和見識,以及更好了解民防部隊的前線工作,她在六年後決定轉換跑道當消防員。
“救護員的工作較爲專注,首要目標就是確保傷患安全,但救火就不同,需要分析現場情況,包括學習如何疏散人群等。”
林阿梅利亞坦言,母親起初對她的轉型感到擔心,因爲救護人員跟消防員的工作性質是截然不同的。但母親後來發現女兒能勝任,也就比較放心。”
兩種經驗的結合,讓林阿梅利亞在趕到意外現場時,能快速地全方位評估現場情況,第一時間做出決定,。
不久前才完成消防員訓練的楊仁傑,是因爲在理工學院念書時參與民防部隊志願服務,因此決定成爲救護員。
“第一次目睹救護人員進行急救時,我就體會到這份工作的偉大和重要性,因此我決定投身這個行業。”
楊仁傑也學以致用,把求學時期掌握到的工業設計知識,跟其他人一起設計和改善目前正在使用的救護車。
他認爲,無論救人還是救火,兩者的共同點是隨時都有可能産生變化。“火場的情況隨時有變化,消防員必須果斷做出決策和擬好應對策略;病人的病情也隨時會有變化,救護人員也得隨時根據情況調整治療方式。”
楊仁傑說,結合兩種經驗,他可以更好做出反應,從而更迅速完成任務,將傷亡率減至最低。
三人都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看到更多救護人員轉型成爲消防員,把兩種經驗結合,以便更好的應對不同情況。
三名已經順利轉型的民防人員,日前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轉型有助于讓他們在意外現場更好的進行部署,更快將火勢撲滅,把傷者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