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給買家更多選擇,政府簡化“父母或已婚子女住家附近”的定義,從買家原本必須在同個市鎮或距離兩公裏以內購買轉售組屋的限定,簡化至距離四公裏以內的規定。
宋慧純 報道
截至去年底,共有約2萬零100戶家庭從近居購屋津貼中受惠,購買轉售組屋與父母或子女同住,或住在家人附近。這比截至前年底的1萬1000戶多出近一倍。
根據建屋發展局發布的文告,截至去年底,共有約2萬零400戶向當局提出近居購屋津貼(Proximity Housing Grant)申請,當中約2萬零100戶家庭已成功獲得津貼。
該局2015年8月推出近居購屋津貼,至今已發放共3億7700萬元的津貼。其余申請者則會在完成轉售交易後獲得津貼。
政府去年2月宣布,所有購買轉售組屋與父母或已婚子女同住並符合條件的家庭,可獲3萬元近居購屋津貼。購買父母或已婚子女住家附近的轉售組屋並符合條件的家庭,可繼續獲得2萬元津貼。
此外,爲了給買家更多選擇,政府也簡化“父母或已婚子女住家附近”的定義,從買家原本必須在同個市鎮或距離兩公裏以內購買轉售組屋的限定,簡化至距離四公裏以內的規定。
與近居購屋津貼有關的上述調整去年2月19日生效以來,約721戶家庭選擇購買轉售組屋與父母或子女同住,並向當局申請津貼。另外,有495名單身人士也因爲選擇購買轉售組屋與父母同住,向該局提出津貼申請。
住靠近父母更方便往來
建屋局數據也顯示,截至去年底,申請近居購屋津貼的2萬零400戶家庭占了2015年8月24日至去年12月31日之間注冊轉售申請的約28%。這當中,有53%是近居購屋津貼推出以前,不符合任何住房津貼申請條件的買家。
葉文湧(37歲,攝影師)與林鎡璤(29歲,銷售執行員)夫婦是受惠于近居購屋津貼的其中一戶家庭。他們去年7月賣掉榜鵝三房式預購組屋,並買下一間榜鵝的公寓式轉售組屋。
育有一女二子的葉文湧夫婦一直都有爲養兒育女及孩子們的將來做規劃。自從林鎡璤去年生下家中老三後,兩人就開始物色面積更大的房子。此外,爲了方便林鎡璤的父母在需要時幫忙看顧小孩,也讓兩家人更便于往來,夫妻倆一直在白沙、淡濱尼和榜鵝一帶看房。
林鎡璤透露,夫妻倆原本計劃購買與她父母同區的白沙轉售組屋,但考慮到白沙一帶剩70多年屋契的公寓式組屋與榜鵝剩下80多年屋契的同房型組屋價錢相差不遠,兩人最終還是選擇榜鵝。
她也說,想購買的組屋剛好符合距離父母住所四公裏以內的規定,所以可以申請近居購屋津貼。最後,夫妻倆以51萬5000元(未納入津貼)買下有三間臥房和一間書房的新居。這個單位還剩84年屋契。
林鎡璤也說:“如果是之前的三房式組屋,我必須花40分種,搭兩趟巴士才能到白沙父母的家。但新房子附近有直達父母家的巴士服務,只須10分種就能抵達,開車也只須五到八分鍾,十分方便。”
現在,住得更靠近的兩母女多了不少談心的時間。林鎡璤說:“比起過去每半年來一次,媽媽現在每周來我家三次,我則每周回娘家兩次。我須要辦事時,媽媽可以過來幫我顧孩子,大家也更常一起吃飯。我有時也會拿東西去給媽媽,有時就只是想去和媽媽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