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求學時期,家長和學生最緊張時刻往往是發成績單的時候,那麽從國家經濟角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貿工部發布的季度經濟數據。
這些數據反映我國一個季度的國內生産總值(GDP)表現,也可讓經濟師和市場人士從中評估當前和未來經濟狀況。
貿工部每年會在1月、4月、7月和10月發布經濟數據,分別總結我國第一季至第四季的GDP表現,其中第四季數據涵蓋全年經濟表現。
每季GDP數據又包含兩輪數據,一次是初步預估(advance estimate),另一次則是預估(preliminary estimate)。
同樣一季GDP數據,爲何需分兩次公布,之間又有什麽區別呢?
簡單來說,初步預估是根據該季度首兩個月份的數據,推算該季度的經濟增長。它一般在該季度結束後的兩星期內發布,可視爲該季度的前瞻性預測。
這組經濟數據涵蓋制造業、服務業和建築業等三個主要行業的表現。
至于預估數據,則是結合三個月的較完整數據後,在該季度的新加坡經濟調查報告(Economic Survey of Singapore)中公布的數據。
這份報告一般在該季度結束後的一個多月後發布,包含當局對我國當前經濟表現的看法、各細分領域表現、增長來源、通貨膨脹、就業和生産力數據等。
以去年第四季GDP爲例,貿工部今年開年第二天就公布去年第四季的初步預估數據,預估則在本周五發布。
從經濟和統計學角度,預估數據較完整,准確率更高,更具參考意義。
然而,這並不意味初步預估數據就全無意義,畢竟市場變化迅速,很多投資者需要倚賴初步預估數據來對當前市場走勢作出評估。
基于數據的不完整性,初步預估和預估可能有很大落差,有時預估數據也得大幅修正。
例如2012年第二季,貿工部預估我國經濟環比萎縮0.7%。怎料當局之後宣布向上修正,第二季經濟增長0.2%。這好比虧損的公司忽然發現它是賺錢的。
貿工部當時指出,GDP預估數據出現調整是正常的,它在過往多個季度也曾進行修正。只不過當時幾個季的增長平坦且疲弱,輕微的調整便能改變整體增長方向。
的確,縱觀全球很多國家的GDP數據常常修正。像在美國,它每次發布季度GDP初步預估後,還會有兩次的修訂公布, 而它的年度數據每五年還會修正一次。或許經濟預估,就像是天氣預測一樣,即便你有齊全資料、精密數據分析工具和估計方法,還是會頻頻出現失誤。
所以大家不妨把經濟預估當作天氣預測,參考就好,出門最好還是帶把傘。
(《博學多財》,從普通市民的角度來理解常見的經濟和財經術語和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