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長王乙康昨天在特選學校成立40年的推介活動上強調,特選學校在傳承文化方面,至今仍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他認爲,與其質疑特選學校存在的必要,正確做法應是保留促進母語學習的課程和學府,並盡力改進。
新加坡須繼續通過特選學校和母語課程,守住國家的文化底蘊和優良價值觀,並加強雙語優勢,以確保國人具備面向世界和未來的信心。
教育部長王乙康昨天(2月23日)在特選學校成立40年的特選40(簡稱SAP40)推介活動上作出以上表述,強調走過40載的特選學校在傳承文化方面,至今仍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他分別以華語和英語致辭時說:“縱觀世界,雙語能力受到許多學府和企業的推崇。掌握多一門語言,就能深入了解其他文化,爲未來打開更多的機遇。”
例如,亞洲目前是全球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中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印度等國家都有著許多發展潛力。
文化傳承值得做也必須做
世界各地也興起學習多種語文的熱潮,雙語優勢不再是新加坡人獨有的,不少國家正迎頭趕上,甚至是超越我們。
王乙康認爲,與其質疑特選學校存在的必要,正確做法應是保留促進母語學習的課程和學府,並盡力改進。“我們應小心謹慎,避免抹去過往的努力,否則就是在最重要的時候反其道而行。”
由于時代和環境改變了,學生如今有不一樣的語言習慣,多少使母語學習和文化推廣工作更爲艱巨,但文化的傳承卻是“值得做、必須做”的事業,可謂任重道遠。
爲了應對這個挑戰,特選學校校長都作出努力,確保學生們有機會在學校裏活學活用華文華語,例如學校集會有時會以華語進行。
王乙康強調,這類集結整個學校的力量,讓學生沉浸在一定的氛圍裏,還是學習語言和文化最好的方式。“這也是許多講英語家庭的家長,將孩子送到特選學校其中一個原因,通過環境提升他們的華文水平。”
他相信,通過特選學校,我們能培養一批能“直觀了解中華文化、曆史和思想,並掌握接近中國、台灣或香港的華文水平”的人才。
“語言和文化是我們必須傳承給下一代的寶貴資産。重視各族的悠久文化,學習優良的價值觀,讓我們更有信心地面對世界、迎向未來。”
首批特選學校校長之一、華僑中學前校長杜輝生受訪時說,特選學校順應時代變遷,必定得作出調整,不能一成不變,卻也不能忘了成立特選學校的初衷,是保留華族優良傳統與華校校風。
政府于1979年在九所曆史悠久的華校推行特別輔助計劃(Special Assistance Plan,簡稱SAP),提供雙語並重的教育,開辦華文與英文同爲第一語文的源流。
1990年,10所小學加入特選學校行列,兩年後增至15所小學。南華中學在2000年加入特選學校行列,南僑中學則在2012年成爲第11所特選中學。目前,我國共有26所特選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