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宣布成立工作小組,全面探討醫生應該如何取得病人的知情同意,並從法律和實際考量因素檢討應有的標准,再給予醫生適當的指導。
爲避免醫生采取自我保護的行醫方式,間接提高醫藥成本,衛生部宣布成立工作小組,全面探討醫生應如何取得病人的知情同意,同時也檢討新加坡醫藥理事會處理紀律事件的程序。
衛生部兼律政部高級政務部長唐振輝昨天出席新加坡醫理會醫生宣誓儀式時,作出上述宣布。
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指的是病人在知道不同治療選擇及相應的益處與風險後,所作出的決定。醫生有責任告知病人這些信息。
唐振輝說,若沒清楚表明知情同意具體包含什麽,醫生或許會巨細靡遺,告知病人每一個相關或不相關的小細節,形成自我保護的行醫方式(defensive medicine)。這會增加醫療成本,也影響病人的安全和抉擇,對醫生和病人都不利。
爲此,工作小組將全面探討醫生應該如何取得病人的知情同意,並從法律和實際考量因素檢討應有的標准,再給予醫生適當的指導。唐振輝強調,這不代表他們對病人的安全作出妥協,照顧病人利益仍是最重要的。
醫理會主席陳思傑在宣誓儀式上致辭時提醒醫生,必須把病人的醫藥記錄寫好,確保病人是在知情下同意接受治療。
有關征求病人知情同意的議題近來在本地引起關注,私人骨外科專科醫生林聯安爲病人打消炎針前沒通知任何一個可能出現的並發症,今年1月被重罰10萬元。該名病人打的消炎針副作用少見且輕微,醫生一般不會提及,因此這項裁決讓不少醫生擔憂,日後是否須通知病人所有可能出現的並發症。
有醫生發起請願書希望衛生部長闡明政府立場,共有6000多人簽名。衛生部上個月已要求醫理會向法庭申請複審,這相信是衛生部首次要求這類複審。
新設立的工作小組也將全面檢討醫理會處理紀律案件的制度與程序,這包括檢討投訴委員會和紀律審裁庭的投訴、上訴和裁決等程序、專家證人的引證,以及適當的裁決准則。這有別于醫理會今年1月委任的16人裁決委員會,該委員會主要是要制定一套裁決標准,協助紀律審裁庭處理醫生投訴案例時更靈活與公正。
唐振輝指出:“新加坡醫藥理事會和它的程序,必須維持醫療專業人士、病人和公衆給予它的信心與信任。”
工作小組成員將包括醫療和法律界的專業人士以及普羅大衆。唐振輝透露,小組將檢討目前的情況並尋求醫療和法律界的意見,找出能改進的地方再提出建議。衛生部將在適當時候公布更多詳情。
建立更利于行醫環境 以確保病人安全
受邀派代表加入工作小組的新加坡醫藥協會、醫學專科學院和新加坡全科醫學學院,昨天發表聯合聲明指出,工作小組可幫助打造一個更利于行醫的環境以確保病人安全,希望小組所設立的框架能消除獲取知情同意時可能出現的歧義。
他們透露,醫生每天都得進行多個必要程序,例如縫合傷口、在靜脈插針抽血和注入藥物,自我保護的行醫方式會適得其反,且非常昂貴。
“行醫的大環境不斷改變,我們必須走在時代前端,做得更大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