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澎 報道
受訪學者認爲,反社會分子産生偏激思想,在網上肆無忌憚地大放厥詞,和社會經濟壓力及互聯網的隱蔽性有很大的關系。
新躍社科大學人文與行爲科學學院犯罪學高級講師拉斯瓦娜博士解釋,以全球當下出現的反移民現象爲例,移民的湧入可能導致部分國民産生焦慮,缺乏國家認同感,而把責任歸咎于移民,使移民成了“代罪羔羊”。
她說:“這些人一旦被仇恨吞噬,就會失去同理心及自我控制能力,並渴望通過暴力尋求及時快意(instant gratification)。”
她也指出,互聯網模糊了現實生活中控制行爲的界線。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不得不戴上‘面具’,容忍他們所憎恨的事或群體,但在網絡上,他們能隱藏真實身份,自由地表達他們的偏見和仇恨。互聯網的隱蔽性,也爲這些‘志同道合’的人提供了聚集和傳播思想的平台。仇恨言論內容轉發的次數越多,發表者在社交媒體上的地位和名聲就越高。”
仇恨言論引起的爭議愈演愈烈,社交媒體也被推上風口浪尖。一些國家領導和民權組織紛紛號召網絡科技公司負起更大責任,監督和抑制仇恨言論的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