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1300名公衆上個月參與網上調查,其中,89%的人認爲應鼓勵公衆自備環保袋和容器等,而70%覺得應盡可能重複使用産品包裝。不過受訪綠色組織代表認爲,要邁向零廢棄目標,最重要的還是公衆須做出實質行動。
魏瑜嶙 報道
鼓勵人們自備容器、增加捐贈未過期食品的管道、方便公衆再循環電子産品……這些減少包裝、食物和電子垃圾的方式雖獲得公衆支持,但是知易行難,關鍵是能否把支持化爲行動。
環境及水源部把今年定爲“邁向零廢棄年”,致力于對抗包裝、食物和電子這三個垃圾源頭,並計劃在下半年推出首個零廢棄總藍圖。
上個月7日至31日,約1300名公衆上網給予反饋,參與零廢棄總藍圖最後階段的咨詢,當中65%是大學畢業生,85%年齡在45歲以下。
咨詢結果于昨天舉行的小組討論會上公布,討論會由環境及水源部、非政府組織零廢新加坡(Zero Waste Singapore)和LepakInSG聯合主辦。
從調查結果中可見,大部分公衆都支持通過改變個人習慣減少垃圾的制造。譬如,89%的人認爲應鼓勵大家自備環保袋和容器等,以減少包括塑料在內的包裝垃圾;70%覺得應盡可能重複使用産品包裝。
不過有受訪的綠色組織代表認爲,一般公衆在減廢方面的行動力仍不足夠。
零廢新加坡經理白海琳受訪時說,上網發表看法的公衆或許是較關心環境的一群,不過還是有許多人仍缺乏意識。因此重要的是,必須看調查結果是否能轉化爲行動,而不是光說不練。
不過,據白海琳觀察,單是跟去年比較,她現已看見有更多人願意自備容器。
出席活動的衛生部兼環境及水源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這項調查顯示的是人們覺得接下來應該做些什麽和他們支持的事項,之後得看要如何讓其他民衆參與。”
在食物垃圾方面,73%覺得應更方便人們捐出未過期食品;72%認爲可鼓勵餐館售賣小份餐點。至于電子垃圾,86%覺得可提供更便利的再循環渠道;71%支持捐出或出售舊電器。也有參與者希望電信業者推出新配套,讓消費者在必要時才更換手機。
至于如何提高住家的再循環率,71%認爲藍色再循環桶和垃圾槽上,應附上更詳細的再循環指示。
要有效推行零廢棄措施,關鍵之一是改變公衆和商家看法。
出席小組討論的楊潔恩(18歲,學生)去年開始了自備水壺的微型運動,她聯系貢茶、豆先生等連鎖飲料店,說服他們讓顧客使用自己的容器。
她說,自備容器的障礙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公衆貪圖方便懶得帶上水壺,另一方面是商家因擔心衛生問題或員工不知道如何應付自備容器的顧客。
另一名出席者、社區組織Foodscape Collective創始成員貝翠芬(37歲)認爲,在推廣減少食物浪費的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說服人們捐贈多余的食物。
她解釋,無論是個人或企業,他們都擔心若有人吃了他們捐出的食物後出事,對方可能反過來指責他們。因此她建議,應該制定條例保護捐贈者。
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昨天在場聽取參與者的意見。第二場小組討論將于本月29日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