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濃味美的咖椰醬、濃郁芬芳的香麻油、松軟可口的包點和色彩瑰麗的娘惹糕,這些伴隨著許多新加坡人成長的本地食品和調味品,不僅融合了本地多元文化的美食精髓,也凸顯了南洋獨有的風情特色。
“南洋風味·商場突圍”新中小企業系列介紹四家公司如何在保留傳統美食風味的同時,以新式經營手法和産品,開創更廣大的天地。
南洋風味不僅僅是本地口味。
每一種風味,都是前人漂洋過海、落地生根、成家立業的成果。創造風味的每一步更少不了勇氣、奮鬥與永不言敗的精神。每一代繼承人,還得經得起新的挑戰。唯有堅持原則,守護品牌,南洋風味才能在轉變中不失其根本。
志成麻油的一點一滴,便承載著這一切。
本地著名家族企業,志成油廠的執行董事林啓源是第三代掌舵人,而創辦人便是林啓源的爺爺。爺爺當年初來乍到,先在親戚家中打工,後又嘗試做小買賣。二戰結束時,食用油短缺,可椰子到處都是。爺爺看准良機,在1943年創業建廠,生産食用椰油。但隨著國家開始發展,土地日益被開發,椰子越來越少。要生存就得變通,志成油廠後來便在1956年,開始轉向生産麻油。
志成油廠是最早從人力壓油的傳統方式,轉換爲啓用機器生産麻油的公司。不僅如此,第一台機器還是爺爺親自設計的,再由他親自監督機器的組裝。這台機器提高了産量和質量,達到爺爺追求的麻油“香”與“純”。
産品都需要商標,因林氏家族的祖籍是福建省泉州浮橋鎮高山村,便選用了福建省泉州的地方標志,即開元寺前二塔——東塔爲“鎮國”,西塔爲“仁壽”。據說,一塔爲師傅所建,另一塔則是徒弟所建。
爺爺後來把生意交由長子,即林啓源的父親,帶領弟弟們把家業推向更高峰。爲此,父親自1986年起,嘗試開拓海外市場。爲了提高國內及出口銷售,他也開始采用自動化生産和包裝。
林啓源直言:“創業難,守業更難。”輪到他接棒時,他表示:“既要在前人的基礎上做得更好,還要有突破,將祖業發揚光大。”他的任務包括提升品質及其測試、改進生産線、讓産品與時並進,同時壯大現有規模與海外市場。在這個過程中,還得守護原則、品牌與聲譽,才能不辜負顧客的信賴。
林啓源自小受爺爺熏陶,雖然念的是工商管理,卻情系機械工程。服役後,他在公司待了一陣子便離開,希望借此擴大視野,豐富人生經驗。
後來,在父親的要求下,他于1999年重返家族企業。他記得當時,本地尚有15家麻油廠商。但市場終究太小,年長創辦人在青黃不接的情況下相繼退休,如今只剩下四五家了。
林啓源說:“制作食品是比較辛苦的工作,賺的是血汗錢。年輕人比較喜歡更舒適的行業。”
要經營家喻戶曉的老字號,著實不易;若要創新,林啓源笑說“很辛苦”。老商標、老品牌勝在顧客對品質的信任。但他指出:“許多老傳統、老方式、老概念、老包裝……裏頭的‘老’字,往往是一成不變地守舊。但‘老’程序一定要有突破,不可以原地踏步,因爲世界一直在變,我們不可以固步自封。”
順應時代變遷 提升生産線
至于如何提高産品的整體品質,林啓源表示一定要從原材料開始,因爲品質能否提升,取決于原材料的素質。換句話說,就是從采購開始講究。
創業初期,芝麻油需求不高,産量有限,無法直接進口芝麻,必須通過貿易行才能買得到,沒有主控權。結果出口到海外時,因爲沒達到對方的食品指標,例如麻油中的苯並芘和酸價不達標,無法進入當地市場,阻礙了公司拓展海外業務的計劃。
到了2005年,隨著麻油的需求和産量逐漸增加,公司已有能力自己處理進口。加上資訊科技的發達,讓公司找到更多生産芝麻的原産地,並開始研究不同原産區、質量、品種、甚至不同季節生産的芝麻,如何影響最終的品質。
早期的芝麻都來自中國。公司後來還去了斯裏蘭卡、印度、非洲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收購芝麻。收購後,先在原産地進行第一輪篩選;芝麻運到新加坡後,再經過公司的二度篩選。
除了食材,生産線的運作也很重要。好些年前,林啓源便看中了一台約50萬元的歐洲自動化包裝機器,能極大幅度地提高産量。但是,爲了能“駕馭”它,林啓源得確保公司有足夠的銷售量及盈利。三年前,他終于放心地買下這台機器,包裝部也因此不再需要很多員工。林啓源在不裁員的情況下,靈活地重新調配員工,還順帶提高了每一名員工的效率。
增強實力之余也要修補缺漏,找出及解決所有生産線中出現的及潛伏著的問題,進而提高産量,間接降低成本。
狀況變契機 改變包裝提高銷量
掌握了更好的品質與生産方式,下來就該輪到包裝了。
人要衣裝、佛要金裝、産品更要包裝。改變包裝後,林啓源發現銷售量確實有提高,尤其是海外銷售量。改變的不僅僅是樣貌,包裝設計的每個環節與細節,都會影響顧客的購買與使用體驗。
現有包裝已經沿用六年,但從構思到改變,則耗了漫長的10年。這10年雖非平坦直路,但每個不得已的轉彎,都藏有提升的契機。
當初遇上的一個狀況,便是合作多年的玻璃瓶廠商,決定終止合作,以致公司得立即尋找新的合作夥伴。最終,在另一個國家找到廠商,才解決了燃眉之急。
但林啓源說,重新設計包裝的關鍵是瓶蓋。尋覓多年、幾經輾轉,林啓源終于找到了理想的瓶蓋供應商。原以爲下訂單就可了事,沒料到對方要求檢驗玻璃瓶,而且瓶子必須達標才肯把瓶蓋賣給他們。
好事多磨,林啓源說:“那時,剛合作的玻璃瓶廠商,制作出來的瓶子只能算是勉強過關,所以瓶蓋供應商還是不肯把瓶蓋賣給我們。”與其放棄瓶蓋,他選擇尋找品質更好的玻璃瓶工廠,再次花重金打造磨具,制造達標的瓶子。這回,對方終于點頭了,志成麻油也掀開了新的一頁。
林啓源的這份堅持,還博得一位年過八旬的老太太的表揚。林啓源說老太太通過兒子發送電郵,表達了對新瓶裝的認同與支持。
公司接下來,仍舊主攻歐美唐人街市場。林啓源指出:“我們在英國、奧地利、荷蘭、美國等20多個國家都有業務。希望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志成麻油。”至于區域,他覺得越南、柬埔寨等新興市場,也極具潛力。
林啓源認爲,飲食是一種習慣,要打入新市場,務必事先做足調查,了解當地人偏向哪些食品,再以配合這些食品的方式,融入自己的産品,或通過現場示範,或采用食譜設計。
志成麻油的顧客群除了華人,還有馬來同胞、洋人和素食者。除了麻油,公司還生産了一系列的料理油,方便忙碌的都市人使用。這都是充滿潛質,有待發展的方向。
志成油廠預計明年中旬遷入新廠,屆時放下陪伴多年的設備,換上精心設計的裝備,邁向另一個裏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