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城市發展綠藝廊的展覽分爲三個主題區,介紹新加坡這座花園城市不同的發展階段,包括“叢林小島到城市森林”(1819年至1964年)、“花園城市到親自然花園裏的城市”(1965年至2019年),以及未來的親自然花園。
胡潔梅 報道
從昨天起至11月10日,公衆可到新加坡植物園的城市發展綠藝廊參觀展覽,了解我國城市綠化工作的演變與發展。
“新加坡綠化之旅:200年及其後”(Singapore’s Greening Journey – 200 Years and Beyond)展覽是配合我國開埠200年,以及植物園成立160周年舉行,入場免費。
位于城市發展綠藝廊(CDL Green Gallery)的展覽分爲三個主題區,介紹新加坡這座花園城市不同的發展階段,包括“叢林小島到城市森林”(1819年至1964年)、“花園城市到親自然花園裏的城市”(1965年至2019年),以及未來的親自然花園。
爲了增添觀展的趣味性,每個主題區設有一個互動元素。例如,公衆在其中一站可憑嗅覺猜測香料如豆蔻和丁香,這些都是19世紀種植在福康甯公園的香料。
公衆在另一個主題區則可點按屏幕的地圖,認識不同地區的綠地、公園連道、水獺出沒的地方等。離開展館前,公衆可在最後一個主題區輸入對綠色新加坡的願望,留言會即時發送到屏幕上的“電子樹”。
我國綠化工作不僅靠政府
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昨天爲展覽主持推介。他致詞時指出,我國的綠化工作一向都不僅僅是政府單方面的工作,也是同社區義工以及企業等協作的成果。
建國總理李光耀提倡把新加坡打造爲花園城市,在各方的支持下,我國的綠化工程取得很大的進展。如今,全島路旁種植超過200萬棵樹,設全長超過300公裏的公園連道。
黃循財說:“不過,在追溯過去200年的綠化工程的同時,我們也得展望未來。在世界其他城市,更多城市建設意味綠色空間減少,但在新加坡,我們不能因此忽略綠色空間,在經濟建設的同時也須提升環境的綠意,追求可持續的綠色城市發展。”
政府之前宣布,在未來10年到15年,將在全島增添多1000公頃的綠色空間,使空間增至約8800公頃。
他指出,政府在城市規劃與設計中已更有意識地融入親生態概念。私人發展商在這方面也扮演重要角,他爲此也肯定城市發展(CDL)在綠色建築與推廣工作的貢獻。
自2013年設立的城市發展綠藝廊由城市發展(CDL)出資建設,定期舉行與植物和綠化工作相關的展覽。
城市發展集團總裁郭益智希望,展覽能讓國人和遊客認識新加坡如何從花園城市發展爲“親自然花園裏的城市”(biophilic City in a Garden)。
新加坡植物園慶典及展覽與活動部統籌處長林覺烽受訪時說,展覽也展示本地設計特別的公園和自然景點,讓訪客認識這些“打卡”地點。他希望,國人通過展覽了解我國在綠化工作所作出的努力。
新加坡理工學院昨天安排20名修讀園景設計的學生參觀展覽。講師林慧沁表示,學生的課程內容有一部分是有關我國園景與綠化發展的曆史,因此趁這個機會讓學生觀展,加深他們對這方面的知識。
“新加坡綠化之旅:200年及其後”的展出時間是每天上午9時至傍晚6時,每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二休息。
在追溯過去200年的綠化工程的同時,我們也得展望未來。在世界其他城市,更多城市建設意味綠色空間減少,但在新加坡,我們不能因此忽略綠色空間,在經濟建設的同時也須提升環境的綠意,追求可持續的綠色城市發展。
——國家發展部長黃循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