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婧 報道
本地股市今年來估值走高,加上經濟前景不明朗,企業回購股票的現象也隨之減少。
新加坡交易所提供給《聯合早報》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60家上市公司回購2億零600萬股股票,總金額約3億2600萬元,僅是去年同期8億3800萬元的四成。
去年上半年有五個月的股票回購額都超過1億元,3月份回購總額更突破2億元。相比之下,今年除了5月份股票回購額達到1億2300萬元,其余五個月都低于6000萬元。
股票回購活動是上市公司從公開市場買回公司股票的交易,公司將買回的股票納入庫存股,這些股票將不再于市面上流通。
一般上如果股價跌至吸引人的水平,公司可能會進行股票回購。此外,也有企業通過回購股票來提升股價。
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今年來整體上行,雖然在5月份因貿易戰升溫而下挫,但6月份迅速反彈。上半年海指包括股息在內的總回報率達10.5%,遠高于去年同期的2.3%。
投資教育公司Invest Coach董事經理蔡一鳴受訪時指出,上市公司回購股票的原因之一,是對業務充滿信心,認爲公司股價被低估。“今年上半年市場估值不算低,股票回購活動可能因此減少。”
他也補充,當整體經濟表現不佳時,企業可能更傾向于保留更多現金,而不是把錢拿來回購股票。“由于全球經濟不太可能短期內複蘇,上市公司料將繼續囤積現金以備不時之需,下半年股票回購活動可能繼續下跌。”
今年來回購額最高的五只股依次是華僑銀行(OCBC)、星展集團(DBS)、新科工程(ST Engineering)、吉寶房地産信托(Keppel REIT)和全美世界國際集團(Best World International)。它們回購的股票價值占整體回購總額近八成。
回購排行榜前三名都是海指成份股,位居榜首的華僑銀行上半年共斥資1億3270萬元回購1183萬股。而陷入賣空危機的全美世界,高達九成回購都是在5月份進行。
5月初全美世界股價劇烈波動時,集團一口氣用778萬元買下約488萬股,以此穩定股價,但仍不能止住股價跌勢,該股5月9日被令停牌當日大跌16.05%至1.36元。
蔡一鳴說,雖然回購活動會帶動價格上漲,但除非投資者能預先知道上市公司何時出手,否則不應抱著投機心態進場,把希望寄托在回購活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