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交易所提供給《聯合早報》的數據顯示,去年平均每月活躍的ETF投資者較前年增加了33%,散戶在ETF的投資更是取得快速增長。
本地投資者對交易所挂牌基金的興趣日漸濃厚,新加坡交易所挂牌的交易所挂牌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簡稱ETF),總資産管理規模過去三年增長23%,從2016年3月的38億8000萬元,增長到今年3月的47億7000萬元。
新加坡交易所提供給《聯合早報》的數據顯示,去年平均每月活躍的ETF投資者較前年增加了33%。散戶在ETF的投資更是取得快速增長。過去三年,ETF的散戶資産管理規模翻了一番,持有ETF的散戶投資者人數激增兩倍。
在所有ETF中,以黃金ETF和追蹤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STI)的ETF最受歡迎,兩只海指ETF的總資産管理規模本月初已超過10億元。
三只以房地産投資信托(REIT)爲主題的ETF資産管理規模,去年增長20%至3億零200萬元。
由于ETF是開放式基金,資産管理規模能較好地反映出投資者的興趣。新交所産品研發部主任梁舒恩說:“散戶投資者對ETF的需求和興趣不斷增長。”
她指出,推動本地ETF市場的一大原因是2015年ETF被歸類爲普通投資産品(EIP),可讓散戶投資,提供了一個簡單和低成本的多元化投資組合構建方式。
此外,“定期股票儲蓄計劃”(Regular Shares Savings Plan,簡稱RSS)也有助于推動散戶對ETF的認知。可供RSS計劃投資的包括兩只海指ETF和亞洲債券基金新加坡債券指數基金。
梁舒恩預計,下來對亞太區ETF的興趣會惠及本地ETF,而當房地産投資信托REIT的規模達1億美元後,會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
投資平台FSMOne.com股票和挂牌基金研究部經理遊維仁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本地投資者最常投資的ETF,包括本地的兩只海指ETF、黃金ETF和房地産投資信托ETF。
星展銀行理財規劃與個人投資執行董事黃韻霓則發現,本地年輕人對ETF的興趣日益增加,而在使用定期投資計劃的顧客當中,日興海峽時報指數基金(Nikko AM Singapore STI ETF)是最受歡迎的。
不過遊維仁指出,若只通過少數幾只ETF來構建投資組合,可能不夠多元化。
他建議投資者考慮有海外市場曝險的ETF,包括在海外交易所挂牌的ETF,來把握其他高增長市場的機會,如中國和美國。
中國股市今年以來上漲了30%,美國標准普爾500指數取得15%的增幅,而本地股市今年來的漲幅不到10%。
投資者也對海外及主題型ETF感興趣
證券行人士發現,近年來本地投資者對海外ETF以及主題型ETF的興趣漸濃。
華僑證券(OCBC Securities)産品部主管陳軒廷指出,近幾年客戶把興趣擴展到海外上市的ETF,例如追蹤富時中國A50指數的ETF交易量上升,尤其當去年中美貿易糾紛使中國股票估值下滑時。
在FSMOne.com平台,海外ETF的交易量占了ETF交易總量的一半。
輝立證券(Phillip Securities)ETF專員林子聰說,本地投資者買賣海外的ETF面對一大阻礙,這些産品被歸類爲特定投資産品(Specified Investment Products,簡稱SIP),投資者須要通過客戶賬戶審核。
盡管如此,林子聰還是觀察到,本地投資者對海外ETF的興趣愈加濃厚,尤其是美國、香港和英國的ETF。他說,今年來中國股市表現強勁,吸引投資者投資香港上市、追蹤富時中國A50指數和滬深300指數。
另外,有特定主題的ETF也頗受追求增長的投資者青睐,如機器人、人工智能,以及雲計算等主題。林子聰說:“這讓投資者無需選股便可迅速進入到這些顛覆科技領域。”
有些ETF同時在新交所和海外市場挂牌,例如SPDR標准普爾500挂牌基金在本地和紐約證券交易所挂牌。遊維仁指出,它們面對的外彙風險差不多,海外挂牌的ETF流動性更高,意味著投資者買入或脫售更加容易。
此外,美國買賣挂牌基金和股票一樣,可買賣一股,新交所買賣最少要100股。
不同市場的ETF各擁有優勢。林子聰說,美國市場的ETF選擇廣泛,擁有各種投資主題、策略和資産類別。香港的ETF則能夠讓投資者獲得中國A股的曝險。英國的ETF則擁有稅務優惠,可免去印花稅。
投資海外的ETF會面對30%的預扣稅(withholding tax),即派發的股息要被扣除30%。同樣的,投資本地挂牌的美國股指ETF,也會受到預扣稅影響。遊維仁因此建議,投資者在選擇海外ETF時更偏向尋求資本回報(capital 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