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首起保險經紀大規模跳槽案開審,保誠保險指責“金牌”經理陳守義在任職期間秘密策劃“集體叛變”,拉攏244名保險經紀加入競爭對手的公司,導致保誠的利潤出現永遠無法填補的“黑洞”,爲此向陳守義追討公司所蒙受的永久性損失,數額高達25億元。
這起民事官司周二在高庭開審,被起訴的陳守義(54歲)是保誠保險(Prudential Assurance)前集團經紀經理(group agency manager),他所領導的集團名爲“Peter Tan Organisation”,有大約500名保險經紀,是保誠各經紀組織當中規模最大和最賺錢的,收入表現遙遙領先。
2016年6月15日至17日之間,陳守義組織旗下的近200名經紀陸續辭職,接下來幾周,另外數十名經紀也遞上辭呈,前後共有244名由陳守義管理的經紀離開保誠,跳槽加入競爭對手英傑華(Aviva)的財務顧問公司。陳守義本身則在7月8日辭職。
由穆仁理律師所率領的律師團隊在訴方開庭陳詞中指出,陳守義是在2016年4月開始精心布局這場“集體叛變”,與屬下經紀舉行了至少12次會議,遊說他們跳槽。5月26日至29日,他悄悄安排經紀們飛往廣州進行秘密會晤,並且要求他們簽署保密協議,以及警告他們不准把叛變計劃外泄。
訴方稱,陳守義用盡各種手段和利用他身爲主管的影響力來鼓動手下跳槽,包括恐嚇說那些選擇不跳槽的經紀將會前途堪憂,以及後來才決定跟隨大隊離開的經紀,將無法享有一筆“忠誠花紅”。英傑華也提供1億5000萬元的資金,作爲陳守義拉攏人才過檔的“作戰金”(war chest),但條件是陳守義須爭取到約250人成功跳槽。
在密謀跳槽行動的同時,陳守義也被指出現“雙面人”行爲,故意欺瞞保誠,謊稱自己無意離開,甚至口口聲聲說“一切都不會變”。
訴方的立場是,陳守義的行爲違反了他的受托責任與合約義務,並且導致保誠顯著和長久性的損失。原本爲保誠帶來巨大利潤的陳守義經紀組織,也因244人的離開而瓦解,同時留下七萬份沒有經紀負責的保單。
訴方律師在庭上指出:“PTO(陳守義組織)是無法被取代的。(集體跳槽)所制造的黑洞也無法被填補。”
根據訴方的計算,若244名經紀沒有跳槽,他們會在2016年至2025年期間,爲公司賺取3億元的利潤;若他們永久留在保誠,所賺取的利潤達25億元。因此,訴方的索償額高達25億元,訴方將在審訊期間傳召專家證人,針對索償金額的計算法供證。
不過,根據辯方立場,自保誠保險更換領導層後,許多經紀對公司政策感到不滿,所以才請陳守義幫忙找新出路。辯方稱,這些經紀萌起去意和最終離開的決定與陳守義無關。而且,在陳守義與保誠所簽署的合約中,沒有任何合約條款說明陳守義不准帶屬下過檔其他公司。
陳守義聘請高級律師張正義代表他,並且對保誠發起反訴訟,指公司無效終止陳守義的服務,以及慫恿一名女經紀出賣陳守義和違反保密協議。除了保險業務,陳守義也在海內外擁有其他生意。
案件續審中,料長達6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