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長王乙康出席萊佛士書院196屆創校紀念時提出三個建議,呼籲突破唯才是用的局限。
2000年進入小學、居住在一房或二房式組屋的學生中,約8%最終升上本地公立大學,這個比率低過1985年那屆學生的11%。許多人憑這兩個數字會認爲,社會流動性放緩,唯才是用失效了。但實際上,1985年入小學的學生中,約20%住在一房或二房式組屋,而2000年入小學的學生中,這個比率已大大減到1.4%。
教育部長王乙康昨天(7月27日)出席萊佛士書院196屆創校紀念活動時以這個例子說明,人們須意識到新加坡社會已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應按時代調整對唯才是用制度的要求。
唯才是用未必是最完美的制度,但仍是至今最實用的。他提出三個建議,呼籲社會共同改進,突破唯才是用的局限。這包括因應時代調整對唯才是用的要求、擴大對它的定義,以及爲清寒家庭學生提供更多支援。
“更少居住在一二房式組屋的學生念大學,不是因爲唯才是用失效,而正因爲住在一二房式組屋的學生有所減少。唯才是用的制度成功地協助更多人脫貧。這就是它吊詭的地方,我們越是成功地協助人們脫貧,越會感覺不平等問題加劇。同樣的,萊院學生背景似乎更偏向于高收入家庭,但這個傾向並不過度。目前,超過半數萊院學生住在政府組屋。”他相信,只要民衆了解人口背景的改變,就會校准對唯才是用制的要求。
他指出,唯才是用制度目前在世界各地遭受批評,人們認爲它制造了不公。在此制度下成功的家長投入大量資源確保孩子取得良好教育成效,而較貧困的家長沒有能力辦到。有著相同天賦的孩子,可能因這個後天發展而有不同的成果,若置之不理,假以時日,會形成階層分化。
王乙康也提到,萊院這所曆史悠久的學府反映了新加坡的發展與價值觀。當人們關注不平等現象時,無可厚非地會關注萊院的多元性、校方在這方面做了什麽。“不論公平與否,這是萊院得承擔的包袱,因爲這所學院是強而有力的象征,體現個人如何靠實力追求卓越、公平晉升,她是象征我國唯才是用和社會流動情況的領頭羊。”
王乙康重申,社會須擴大對個人能力的定義,不局限在學業成績。這也是爲何政府調整小六會考、直接收生計劃、技能創前程等,來肯定多元強項。
“提升”獎學金惠及399人
截至今年6月中,教育部爲自主學校低收入家庭學生推出的“提升”(UPLIFT)獎學金惠及399人。這是一筆每年800元的現金獎勵。
他透露,四分之一的受惠者來自萊院,73人是高中部學生,27人是中學生。實際上這項獎學金靈感源自于萊院的萊佛士獎學金,萊佛士獎學金由校友等資助。
萊院學生林思恩(18歲,高二)畢業自安德遜中學後,以優異成績報讀萊院高中部,並獲頒萊佛士獎學金。他也受惠于教育部的自主學校教育儲蓄獎學金,覺得援助計劃讓他在報讀自主學校較沒有後顧之憂。雖然剛入學時覺得有點格格不入,尤其當發覺其他同學的消費能力較高、生活方式有些不同。但他提醒自己不讓“比較心理”影響學習,因此很快與同學建立了友誼。
萊院校長楊國平致詞時指出,萊佛士當年創辦萊院時,旨在爲貧寒家庭孩童提供優質教育。校方會繼續吸引各背景的學生,打造包容的頂尖學府。
除了獎學金,萊院也同鄰裏小學建立聯系,鼓勵有能力的學生報讀。今年的新生來自102所小學,比2016年的82所多。萊院也與鄰裏其他中學合辦寄宿活動,讓萊院生有機會同其他學生交流。
配合新加坡開埠200年,萊佛士書院的一組校友昨天推出紀念特刊,回顧萊院從1823年至1972年在勿拉士峇沙路舊校舍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