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住在心理衛生學院的心理疾病病人不在醫院“等日子”,而是有能力制作手工藝品再拿去售賣,花自己賺的錢,一群長期病人甚至用自己賺的錢到院外買榴梿吃。
心理衛生學院臨床護士胡小美(34歲),是這整個過程的其中一名重要推手。她昨天(8月2日)憑借緩速康複療程計劃(Slow Stream Rehabilitation Programme),榮獲醫院頒發的最高榮譽南丁格爾獎。
這項計劃專爲病情穩定並有潛能及早康複的長期病人而設,幫助他們提升獨立生活的能力和信心,最終出院重返社會。
參與緩速康複療程的病人有100名,計劃自2015年設立以來,已成功讓約50名長期病患康複出院。
胡小美爲病人發起多項培訓活動,包括把她熱愛的手工制作工藝傳授給病人。她逐漸發現病人所制作的手工藝品和發夾都非常漂亮,由此萌生讓病人售賣作品的想法。
隨後,病人每兩周都會在心理衛生學院內舉行小型市場,除了售賣作品賺錢,也由胡小美指導,學習基本客戶服務,以及如何理財。病人之間每天也會開會討論當天的活動,並提出想進行的項目。
由于病人最近要求吃榴梿,胡小美便決定讓病人各存5元,並安排他們下周出外一起吃榴梿。
她說:“雖然我們能找人贊助榴梿給他們吃,但這麽做爲他們帶來的喜悅和滿足感,遠不如自己存錢買的。”
讓精神病患有更多自主權
胡小美說:“以前人們會把精神病患標簽成什麽都不能做,護士得爲病人打理一切,但我們現在要讓病人擁有更多自主權。”
她還說,曾有30多歲的精神分裂症病患自暴自棄,因他人給他的標簽而認定自己是“被定罪的人”(condemned person),整天躺在床上什麽都不願做。她和其他護士不斷鼓勵這名病患設下目標,結果他開始到院內的廚房幫忙工作。
這名一心想要賺錢孝敬母親的病患,最終存下500元交給母親,讓母親當場落淚。“母親從未從兒子手中收到錢,讓她非常感動。現在母子倆關系改善,兩人都更開心,母親也更常來探望他。”
衛生部兼律政部高級政務部長唐振輝昨天出席心理衛生學院的護士日活動,頒發19個獎項給護士,當中包括胡小美。他致辭時說,心理衛生學院往後也將推出新的試驗計劃,幫助很可能成爲長期病患的病人康複,賦權于他們爲自己的健康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