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部長楊莉明昨天在《海峽時報》圓桌論壇談到,年長員工勞資政工作小組的22項建議若順利落實,讓年長員工能延續就業,將對人力市場産生積極影響。到了2030年,年滿65歲者預計占新加坡總人口的兩成以上,幾乎是目前的一倍,成爲超高齡社會。
蘇文琪 報道
到了2030年,年長員工的就業率若比目前多一倍,我國的勞動隊伍預計可額外增添約6萬人,對雇主而言是相當可觀的人力資源。
人力部長楊莉明昨天參與《海峽時報》圓桌論壇上談到,年長員工勞資政工作小組的22項建議若順利落實,讓年長員工能延續就業,老有所爲,將對人力市場産生積極影響。
到了2030年,年滿65歲者預計占新加坡總人口的兩成以上,幾乎是目前的一倍,成爲超高齡社會。目前,我國人口當中65歲以上者有近49萬人。
楊莉明說,目前年滿65歲人士中,每四人約有一人在工作,而在未來10年,每年約有五萬人年滿65歲;如果就業率不變,這意味著在他們當中,每年仍有1萬2500人繼續工作。
她進一步分析,如果這個數字跟年長人口的增長趨勢一樣翻倍,每年增加多1萬2500人,一批批年長員工年滿65歲後又平均多工作五年,勞動隊伍在2030年等于是多約六萬人。
楊莉明連同全國職工總會秘書長黃志明、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學暨社會科學院經濟系副教授謝妮春以及全國雇主聯合會會長葉進國,昨天就“加強對年長員工的支持”這個課題展開討論。論壇由《海峽時報》采訪主任紮基爾(Zakir Hussain)主持。
黃志明:員工可從大局看待公積金繳交率上調
談及公積金繳交率上調,黃志明說,員工起初有點猶豫是否接受這項調整,因爲雇員的繳交率也會跟著上調。
然而,工會嘗試說服員工,從大局看待整體工資對准備退休金的幫助。
“如果工友可以更具生産力,企業也更具競爭力,工友就可享有工資增長。而過去五年的實得工資增長約有4%,1%如今將進入公積金,還有3%可用于日常開銷。工友後來認同這是有利的取舍。”
楊莉明則強調,我國的社會安全網不只有公積金,還有許多其他計劃和項目。例如,政府今年初改進的就業入息補助計劃(Workfare Income Supplement)。
她補充說,現在是時候檢討2016年推出的樂齡補貼計劃(Silver Support),檢討的方向包括如何緩解收入不平等所造成的影響。
探討雇主和員工就各項幫助年長員工延續就業的看法和對策之余,與會者也各自分享對2030年勞動隊伍的期許。謝妮春認爲,年長員工不應只從事低技能的工作,希望屆時能在更多不同行業和領域看到他們的身影。
黃志明則希望雇主不再僅僅根據年齡或性別,判斷員工的生産力。他也希望員工能更有自信,勇于踏出第一步,嘗試新事物。
葉進國也盼望到了2030年,無論是企業或員工都能完成轉型,未來的勞動隊伍由不同世代的員工組成,各自在職場上發揮所長。
他說:“我認爲這是非常好的方程式,希望到時我們會達到這個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