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昨天發布《2018年新加坡資産管理調查》報告顯示,全球增長去年出現不確定性,導致全球資産規模下滑4%至74萬億美元,扭轉2017年的12%增幅。不過,新加坡在這期間繼續成爲資産管理者和投資者通往亞洲的樞紐,因此資産規模方面取得增長。
盡管全球資産管理規模去年出現下滑,我國卻逆勢上揚,規模同比上揚5.4%至2.5萬億美元(約3.4萬億元)。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昨天發布《2018年新加坡資産管理調查》報告顯示,全球增長去年出現不確定性,導致全球資産規模下滑4%至74萬億美元,扭轉2017年的12%增幅。
不過,新加坡在這期間繼續成爲資産管理者和投資者通往亞洲的樞紐,因此資産規模方面取得增長。
傳統領域資産規模跌7%另類資産規模增長15%
我國的傳統領域資産規模下滑7%。這是因爲資産估值疲弱,抵消淨資金流入。若看五年表現,平均年增長爲12%。
另類資産規模去年取得15%增長。當中,私募股權(private equity)和風險創投(venture capital)增幅分別達14%和40%。
除了資産規模增長,許多資産管理人繼續把我國視爲進行投資組合管理活動的有利環境。去年在我國注冊和擁有執照的基金經理增加72人,使到我國基金經理人數達到787人。
越多投資者把目光投向潛力十足亞細安
投資地區方面,亞太區域依舊是本地資産管理者關注的投資地區。有三分之二的資産規模是投資在亞太地區,其中38%流入亞細安。
報告說:“雖然中國和印度還是主要投資市場,不過有越多投資者把目光投向潛力十足的亞細安。”
金管局舉例,亞細安去年有不少巨額融資交易,例如提供預召服務的Grab和Gojek,以及電子商務平台Tokopedia。
這主要因爲亞細安城市化和消費增長的步伐加快吸引投資者,加上許多企業如今選擇延遲上市,以致私人融資需求增加。
對此,新加坡能借助地理位置和金融基礎建設來服務這方面的需求。過去五年來,本地的私募股權和風險創投取得24%的複合年均增長率。
爲了進一步壯大這個生態圈,金管局去年11月成立50億美元的私人市場計劃,吸引全球頂尖私募股權和基礎建設基金經理在本地深耕。截至今年3月,當局已經承諾發放超過10%款項。
當局和新加坡企業發展局聯合打造“交易星期五”(Deal Fridays),幫助私人市場投資者和高增長起步公司牽線搭橋,促成投資交易。
政府也將推出可變動資本公司(VCC)框架,爲資産管理業者帶來更大靈活度和成本效益,吸引他們在本地注冊投資基金。
此外,金管局也倡導綠色投資、提升科技和創新技能等事項。
它今年2月擴大了綠色債券津貼計劃,同時降低發行規模的門檻;去年12月,當局推出3000萬元的網絡安全能力津貼,提升我國金融界網絡方面的抵禦能力,以及協助金融機構發展這方面的人才。
金管局指出,上述計劃有助加強新加坡作爲亞洲樞紐的地位,本地資産管理行業中期前景依舊樂觀。“國際投資者對私人市場、基礎建設和綠色投資的新需求,會繼續帶動本地生態圈的增長和多元性。”
金管局報告顯示,除了資産規模增長,許多資産管理人繼續把我國視爲進行投資組合管理活動的有利環境。去年在我國注冊和擁有執照的基金經理增加72人,使到我國基金經理人數達到78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