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衆使用加冷公園連道從碧山—宏茂橋公園騎腳踏車前往市區,目前一路上會面對各種“障礙”,市建局將動工填補這些“缺口”,讓公衆不輪騎車或跑步都更方便安全,而且沿路也會增設歇息處、飲水點和藝術品等。
再過四年,公衆便可使用新建的地下通道和螺旋天橋等,沿著加冷河,從碧山一路安全地騎腳踏車或跑步前往市區,不必再因爲馬路上的各種“障礙”而得走冤枉路。
市區重建局受詢時透露,配合加冷河重新發展而增建的地下通道和螺旋天橋等工程,預計明年動工,需長達四年完成。
市建局是在約兩年半前宣布,有意在加冷河道沿岸地區增建辟有腳踏車和人行道的地下通道,以便公衆沿著10公裏長的加冷河的公園連道騎行,一路可暢行無阻。
目前,公衆使用加冷公園連道從碧山—宏茂橋公園騎腳踏車前往市區,一路上會面對各種“障礙”,因爲有許多主要道路和快速公路而無法暢行。
例如在一些路口,騎士得下車推車過馬路,一些地點則得扛腳踏車上下人行天橋,好些路段也得繞道才能回到加冷河畔。
市建局因此將動工填補這些“缺口”,讓公衆不輪是騎車或跑步都更方便安全,而且沿路也會增設歇息處、飲水點和藝術品等。
市建局發言人透露,位于中央快速公路(CTE)、實龍崗路、明地米亞路、加冷峇魯、文慶路上段,以及沈氏道(Sims Avenue)和芽籠路的工程將在明年動工。當局原本計劃在加冷峇魯、文慶路上段和沈氏道各增建一條地下通道,並加深現有的CTE地下通道。
但經過仔細研究後,市建局決定不在沈氏道興建地下通道,而是改在路面上增建一個交通燈過道。這是因爲該局發現,這個路段地底下已埋有的水電管線比預期中還要深。
若要建造地下通道,就得挖得更深,但由于土地空間有限,地下通道的斜坡會更陡峭,不便于騎行。
“考慮了各種因素後,特別是使用者的安全,我們決定在沈氏道設置一個交通燈過道。”
市建局表示,上述決定也是在與主要利益相關者,如腳踏車社群和夥伴機構進一步討論後得出的。
騎車安全小組(Safe Cycling Task Force)主席林樹發受訪時指出,不建地下通道改設交通燈過道,對騎士來說,不一定就比較不方便。
他說:“在地下通道騎行,難免得上下坡,運動型騎士應該不會有問題,但對一般騎士就比較考體力。交通燈過道本來就設在路面,騎士只是需要停車。”
新加坡愛騎車隊伍(LoveCyclingSg)創辦人之一雲大雲則希望,當局能把這個交通燈過道建得寬一些,並設置清楚的方向指示牌,方便騎士和行人共用空間。
螺旋天橋橫跨PIE
至于橫跨泛島快速公路(PIE)而建的螺旋天橋,市建局表示,目前還在研究這座新天橋的詳細設計,會在較遲時候才招標建造,預計新橋也會在四年後落成。
這段加冷河與PIE的交界處,有16條車道“切割”加冷河,目前公衆要過這個交界處得上下走130多級階梯。也是連道計劃之友主席的雲大雲就形容,該處是全國騎行難度最高的“障礙挑戰場”。
他說:“因爲PIE這段路,現在從碧山騎車到市區,要至少兩個小時,以後有了新天橋,時間預計可縮短一半。”
“我們都很期待這些過道能夠早日建好,希望當局能分階段開放給公衆使用,不要等到全部工程完工,相信這會鼓勵更多人活躍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