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永續發展是每個企業的目標。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企業家須采納數碼化行動,推動對收入和成本具積極影響的創新流程、産品和服務。
大公司明白這點,並有雄厚財力爲內部研究與開發實驗室和數碼項目提供資金、雇用和爭取市場上廣受歡迎的科技專才,包括數據、人工智能和其他新科技領域專家。大公司也比中小企業更有能力承受失敗。
不過,若因此覺得中小企業被排除在精英創新者的行列之外,並不正確。
根據2015年和2017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研究,許多中小企業采納各種形式的創新——從産品、流程、市場營銷、組織結構等不一而足。就算是小企業,即員工人數少于10人的企業,也能通過創新,達到高于大公司平均生産力水平的層級。
Grab、Shopback、Carousell和雷蛇(Razer)等起步公司成爲數碼化的標杆,並協助將新加坡和東南亞推向數碼化的世界地圖。
這些本土中小企業和企業家令我們引以爲傲,但我們還能做得更好。
現在人與機器之間的相互聯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爆發的工業4.0革命範圍不僅在制造業,而且還跨越供應鏈。借助先進的機器人技術、大數據、物聯網和擴增實境,它有潛力沖擊業務運營、收入和客戶體驗。
中小企業可從三方面開啓數碼化
但到目前爲止,依然是大公司在引領數碼化的進程。在中小型企業商會和新加坡微軟公司的最新調查中,本地只有56%的中小企業表示已制定了數碼化轉型策略。
這個比率應更高,中小企業能從以下三方面啓動數碼化。
一、對合作創新持有開放心態
千萬不要因爲成本看似很高,就立即關閉數碼化和創新的大門。如果內部研發團隊和雇用專家對你來說太奢侈,那就到外部尋找潛在合作夥伴。當今互聯世界的一大好處是,中小企業能參與更廣泛的創新,但前提是它們必須願意利用它。
擁有專業知識的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能與掌握商業知識的中小企業相輔相成。此外,從同一價值鏈上下遊的企業或網絡合作夥伴中,也能找到契機。中小企業不應害怕與更好或更成功的公司合作;與它們攜手可能會讓雙方共同創造價值。
中小企業能通過好些平台來找到這些合作夥伴,交流思想並互相支持。例如企業獎,它不僅是一個與同行較量的平台,同時也能找到志趣相投的人合作。資信通訊媒體發展局的虛擬衆籌開放式創新平台,也是尋覓合適專家的另一渠道。
二、投資人才領域
培養內部人才有助于將外部取得的公開創新知識與內部的流程或創新相結合。要吸納所有外部知識,可能要進行大規模的內部勞動力升級,畢竟與大企業不同的是,中小企業可能需在過程中全員出動,才能在數碼化轉型中取得成功。
三、增量主義
中小企業應該考慮從小做起。數碼化轉型經常等同于顛覆目前做法,這對任何企業來說,尤其是起步較晚的中小企業來說,會望而卻步。
中小企業最常面對的困難是員工抵制創新。尤其是創辦已久、已建立了工作流程的企業,員工可能會覺得“如果沒有壞,爲什麽要修?”這麽看來,一開始就采納數碼化的新晉同行,可能就少了一個須克服的障礙。
比較可行的做法或是分階段進行數碼化轉型。先選擇一些需要最少改動、能快速進行的項目,如果可行,再繼續進行下一步。這能鼓舞士氣,累積起來就能構成數碼化強而有力的文化基礎。
這裏的“快速”至關重要。若步伐太慢,增量主義可能會同數碼化轉型形成對立,競爭優勢因而遭侵蝕。好比一個人要在向下的電動扶梯中往上走,逆流而上的做法,在快速轉變的世界中並不容易。
盡管本地中小企業面對挑戰,但我對它們充滿信心。在2014年,我們的中小企業銀行客戶中,只有36%經常使用互聯網和手機銀行,到了2018年上半年,這個比率已增加到60%。我們相信數碼客戶比率能進一步增加到70%。
一旦認真進行,我們將看到本地中小企業開始蓬勃發展。工業4.0和目前顛覆科技格局的好處是,我們能接觸到更多消費者、專業知識、全球市場等,競爭平台越來越公平。大家或許對眼下中小企業已獲得的成就感到驕傲,但我認爲,這遠比不上未來的情況,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是華僑銀行環球商業銀行業務國際業務部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