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過去四年已新增1萬8000名醫療人員,但仍不足以填補衛生部預計的3萬個新增空缺。業者得在下來近一年內填補剩余空缺。
黃小芳 報道
本地過去四年已新增1萬8000名醫療人員,但仍不足以填補衛生部預計的3萬個新增空缺。一些中長期護理業者受訪時反映指人手難請。
丹戎巴葛集選區議員楊益財本月初在國會上,針對醫療領域的人手情況提問。衛生部長顔金勇書面答複時指出,新加坡整體醫療團隊的人數過去四年來增加約1萬8000人,2018年底約達10萬1000人,增幅達兩成左右。
其中,向新加坡護理局注冊的護士人數增加4000人,從2014年底的3萬8000人,增加至去年底的4萬2000人。整體醫療團隊中,約四分之三是本地員工。
顔金勇說:“爲了善用人力資源,我們著手推出措施提高生産力。這包括自動化、簡化工作流程,以及適當地把醫療重心從醫院轉向社區。”
盡管醫療團隊人數顯著增加,但距離政府預測的新增空缺還有一段距離。衛生部三年前推出的2020年醫療保健業人力發展計劃(2020 Healthcare Manpower Plan)預計,本地2015年至2020年間將新增3萬個醫療保健業的新工作。計劃的目標之一是培養以新加坡人爲主的勞動隊伍,應付這五年間劇增的醫療需求。
但從公布的新增醫療人員數目來看,這3萬份新工作有四成仍未填補,業者得在下來近一年內填補剩余空缺。
也是全國職工總會助理秘書長和政府國會衛生委員會成員的楊益財受訪時指出:“過去四年增加1萬8000名醫療人員算是很顯著的增長,但我們希望能有更多措施,確保醫療人員能獲得良好的支援,有足夠韌性能繼續留在這個行業。”
受訪的中長期護理業者指出,過去四年,人手短缺的問題並未明顯舒緩,新進的醫療人員相信大多被新落成的大型醫療機構吸收。
救世軍安樂之家療養院執行董事劉美蘭說:“我一般至少有五個職位空缺,只要有人應征並符合基本條件,我都會錄取,但空缺從來沒有填滿過。”
她也指出,療養院的護理人員一般做三年左右就會轉行或跳槽到較大的機構,因此療養院也面對青黃不接的情況。護士長這類較資深的職位最難填補。
提供慈懷護理和居家護理服務的托福園(Dover Park Hospice)預計2021年左右搬到諾維娜健康城的綜合醫療護理中心,屆時床位將增加一倍達100個。
托福園目前只補足約九成的人手,護理人員有100多人。院方平均得等三到五個月,才招聘到一個人。下來五年內,托福園每年還得增加一至兩成的人手,才能應付不斷增加的護理需求。
托福園執行總監廖泉添說:“由于招聘的速度緩慢,我們必須相應地放慢業務發展的速度。”
受訪業者都認爲,本地整體勞動人口萎縮是大勢所趨,也已持續多年,因此人手短缺的情況不太可能在近年內舒緩。
廖泉添說,托福園盡可能通過新科技和簡化工作流程騰出人手,但科技能取代的工作畢竟有限,病患最需要的還是護理人員“有溫度的服務”。他因此希望政府能進一步采取措施,尤其是協助規模較小的業者,應對人手短缺帶來的挑戰。
年均400名離職護士回流
離職後回流的護士,是醫療業者重要的人力來源之一,每年平均有約400名本地離職護士重新加入醫療領域。
衛生部在國會書面答複中提供的數據顯示,過去五年離開公共醫療領域的護士平均服務了七年。爲吸引更多有經驗的離職護士回流,衛生部2016年起強化護士重返職場計劃。護士可在確定受聘後,加入爲期三個月的培訓課程,熟悉新的工作程序。
過去10年,共有近120名護士在計劃下受益。男護士31歲的利歐(Leo Jason Prabu Francis)是其中之一。
利歐2011年辭去護士的工作,轉行成爲空服員。但周遊列國後,才發現當護士是他心之所向。
他因此在2015年加入新加坡中央醫院,通過護士重返職場計劃適應全新的工作環境。
利歐受訪時說,他重回護士行業時,最大的挑戰是學習掌握電子化的工作流程。“醫療科技日新月異,醫院裏的工作流程也在短短幾年內出現巨大變化。我離開護士行業前,大部分的記錄都是人工筆記的。回來後,幾乎所有程序都變了,連拿藥都得通過電子系統。”
利歐起初覺得難以適應,但經培訓已逐漸上手。他說:“我身邊有些朋友是因爲進修或得照顧家庭才離開護士崗位。相信不少離職的護士對這個行業仍有熱忱,但可能因爲看到工作流程迅速轉變,而不敢重回這一行。其實沒有什麽好擔心的,只要跨出第一步,很快就能適應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