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量服用抗生素,可能導致細菌更加耐藥,甚至衍變成超級細菌。本地數據顯示,感染超級細菌的患者多有慢性疾病,並曾在近期服用抗生素。
丹戎巴葛集選區議員祖安清心在國會詢問過去三年對抗生素産生耐藥性的患者人數,以及政府今年推出哪些措施向公衆宣導抗生素的正確用法。
衛生部長顔金勇通過書面答複指出,過量使用或濫用抗生素等抗菌藥物,將加速細菌或病毒的耐藥性。
當細菌等微生物産生變化,導致藥物無法發揮療效,就會産生抗菌素耐藥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簡稱AMR),這些微生物也會變成所謂的“超級細菌”(superbugs)。
過度和不當使用抗菌藥物將導致情況惡化。如今,超級細菌跨越多種疾病,從常見的呼吸道和尿道感染,到較嚴重的結核病(tuberculosis)、瘧疾(malaria)及梅毒(syphilis)等性病。
治療超級細菌感染需要價格較昂貴的新一代藥物,以及更長的療程和住院時間,有時可能還會産生更多副作用。免疫系統較弱及進行侵入性手術的患者,也更容易感染超級細菌。
顔金勇指出,公共醫院的超級細菌傳播情況,是以容易在醫院內散播的“抗甲氧苯青黴素金黃色葡萄狀球菌”(簡稱MRSA)及“碳青黴烯黴腸杆菌”(簡稱CPE)這兩種耐藥細菌的感染率作爲指標。其中,MRSA的感染率從2011年每1萬個住院日有17.6起病例,跌至2018年的10.6起病例。從2015年至2018年,CPE的感染率則是每1萬個住院日有0.9起病例。
顔金勇:醫生應必要時才開抗生素
一項針對公共醫院患者進行的調查顯示,受CPE感染的患者年齡中位數爲66歲,而且多數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和心髒疾病,其中有四分之三的患者在過去30天內曾使用抗生素。
顔金勇強調,醫生應該在必要時才開抗生素給病患。抗菌藥物管理計劃(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 Programme)自2011年起在公共醫院推行,主要指導醫生如何正確使用抗生素,減緩超級細菌的滋長。
爲了制定多管齊下的長期解決方案,政府也在2017年推出全國策略行動計劃,涵蓋的五大方面包括公共教育、監督、研究、預防與控制感染、以及改善抗菌藥物使用。國家傳染病中心也舉辦專業培訓計劃,並制定一套使用抗菌藥物的指導原則。
除了醫生的專業判斷,患者對抗生素的正確認知也很重要。去年保健促進局推出“正確使用抗生素”(Use Antibiotics Right)活動,糾正公衆對抗生素存在的誤解,例如一般感冒並不需要服用抗生素。活動也鼓勵患者與醫生討論是否有必要配給抗生素,並提醒患者一定要遵照醫生指示服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