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浚鑫 報道
這個聖誕佳節,本地觀鳥愛好者收到一份罕見的禮物。成群結隊的鉗嘴鹳(Asian openbill stork)近兩周出現在克蘭芝濕地、東海岸和樟宜等地帶,形成難得的生態景觀。
受訪專家說,鉗嘴鹳近日“滯留”本地,可能因爲它們的經常棲息地之一泰國遇上幹旱、減少了食物來源,迫使它們必須到其他地方覓食。
衛生部長顔金勇也被這景觀吸引,昨天在個人面簿分享一段約15秒的視頻。視頻是21日在蔡厝港居民委員會第七分區的活動上拍攝的,畫面中可見大批鉗嘴鹳在天空中展翅翺翔。
鹳在歐洲稱爲送子鳥,相傳送子鳥落到誰家屋頂築巢, 誰家就會喜得貴子。國防部長黃永宏昨天也在個人面簿上說,數千只鹳飛入我國,無論是什麽科學理由,都希望能在2020年爲我國帶來更多嬰兒。
鉗嘴鹳的身體羽毛呈灰白色,飛羽和尾羽則是黑色。它的長喙閉合時的模樣像鉗子,因此得名。鉗嘴鹳曾在2013年首次出現于本地,但當時只有10多只,且逗留時間短暫。
新加坡自然學會觀鳥組主席林金泉告訴《聯合早報》,鉗嘴鹳一般在中南半島如泰國等國出沒,此次大批南下並不尋常。
“其中一個猜測是,鉗嘴鹳吃的是稻田裏的蝸牛,隨著泰國近日遭遇幹旱,蝸牛數量可能銳減,迫使鉗嘴鹳必須四散以覓食,因此飛到新馬一帶。”
泰國氣象局預測,此次幹旱可能持續至明年5月,成爲泰國40年來最嚴重的幹旱。
其他候鳥種類如褐柳莺(Dusky Warbler)今年也罕見地出現在我國。盡管數量少,不宜以偏概全解析,但林金泉坦言,不排除氣候變化影響許多鳥類原本的食物來源,以致它們得飛得更遠。
以鉗嘴鹳爲例,它們不斷盤旋在我國上空,顯示泰國幹旱情況尚未改善,它們也還沒有找到替代的食物來源。
林金泉說:“這些都是危險信號,顯示氣候正在劇烈轉變。”
北禽紛南飛 多種候鳥現身島國
刊第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