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看大勢
周文龍
上星期天(12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各大産油國達成一項有史以來最大的原油減産協議,
標志著以沙特阿拉伯、俄羅斯、美國爲主的石油戰爭暫告一段落。
分析師認爲,冠病疫情導致全球需求大減、庫存激增之際,油價依然承受下行壓力,主要産油國各方博弈仍將持續。
石油市場未來前景如何?主要産油國之間的政治博弈會如何影響油價乃至全球經濟走勢?
更重要的是,油價波動對新加坡經濟的沖擊有多大?
《財經拼盤》新欄目《悉看大勢》專題系列,深入淺出剖析全球財經格局、商業及科技趨勢最新發展,爲你探悉因果,瞻望未來。
本期專題聚焦牽扯多國、影響深遠的石油大戰。
4月12日,當油盟與其他主要産油國組成的OPEC+緊急會議進入最關鍵時刻,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接到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電話。
普京主動召開一場罕見的通話會議——與特朗普和沙特國王薩勒曼就石油減産協議進行溝通。
過後,普京還與特朗普另外通話,就全球石油市場形勢交換意見。
俄羅斯、美國以及沙特這世界原油三巨頭領導人的電話溝通,讓遲遲未有結果的OPEC+原油減産討論終于取得了突破。
三方通話後,OPEC+立即達成協議,同意在5月和6月每日減産970萬桶,接近全球日供給量的10%。
這是一項曆來最大規模的原油減産協議,標志著以沙特、俄羅斯以及美國爲主的石油戰爭,暫告一段落。
原油減産協議達成,是否意味著油價將觸底反彈?答案顯然是“沒有”。
疫情肆虐 石油需求每日減少2000萬桶
4月12日是複活節,象征重生和希望。不過,OPEC+這顆複活節市場最大的“彩蛋”,始終沒真正令油價滿血複活。
本周一大宗商品開市交易時,紐約WTI原油期貨和布倫特原油期貨大漲5%和8%,但很快地又回吐了這些漲幅,最終收報22.41美元和31.74美元,下滑1.5%和微漲0.8%。
今年迄今,兩大國際原油期貨均處于熊市,跌幅超過50%。
受訪學者和分析師認爲,在冠病疫情導致需求大減、庫存激增之際,油價依然承受下行壓力,主要産油國在各方博弈仍然持續。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東研究所客座高級研究員杜希(Tilak K.Doshi)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在冠病疫情影響下,全球石油需求大大減少,以至每日石油需求減少多達2000萬桶,因此石油供應每日減少幾百萬桶還是不夠。”
他指出,油價走低對依賴石油的出口經濟體,如沙特和俄羅斯,産生巨大壓力。此外,美國不少較小的頁岩油生産商,也因低油價而面對高債務比率和棘手的現金流問題等。
聯昌銀行私人銀行經濟師宋生文受訪時說,原油減産協議宣布後,油價並未強勁反彈,凸顯投資者與産油國都明白,這項創紀錄的減産協議,不足以抵消疫情導致全球經濟停擺和大量石油過剩局面。
宋生文說:“雖然OPEC達成減産協議,但它能否有效執行協議還是未知數。畢竟,OPEC監督機制本身先天性不足,在減産執行力度方面,未必能成功達到減少10%供應量的目標。”
沙俄“反目成仇” 油價一日大跌31%
在金融市場各類商品分析預測中,石油價格總是讓分析師最頭疼的一個。它涉及的不僅是市場供應與需求關系,很大程度還受到國際經濟、政治、外交和軍事的影響,以及國際上巨額遊資的投機炒作。
過去一個月來,石油價格劇烈波動,事件的開端是3月6日OPEC和俄羅斯等非OPEC産油國的原油減産協議談判。
會議前,OPEC表示冠病疫情對市場需求的影響巨大,原油供給將過剩,進一步減産至今年第三季度是最好的選擇。然而,會議以雙方談判破裂告終。沙特不但沒減産,反而發動石油價格戰以爭奪市場份額。
談判破裂隔天,沙特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Saudi Aramco)宣布所有原油品級將以“瘋狂”價格出售。其中,出口至歐洲西北部的阿拉伯輕質原油的售價,下調至每桶10.25美元。
兩大産油國“反目成仇”,造成油價猛挫,布倫特原油期貨9日開盤大跌31%,單日跌幅爲30年來最高。
油價大跌也引發多國股市狂瀉觸發熔斷。美國股市3月9日至19日發生四次熔斷,足以載入全球金融史的“黑色星期一”和“黑色星期四”。
低油價不再是銀子彈
石油不只是商品,還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它的價格波動更會重大影響國家經濟。
星展集團經濟師謝光威受訪時指出,在一般情況下,新加坡應是OPEC和俄羅斯石油價格戰的贏家,但冠病疫情暴發卻讓低油價失去刺激消費的作用,不再是推動經濟的“銀色子彈”
他說:“新加坡是石油淨入口國,所以低油價一般對新加坡經濟有利,特別是經濟增長較緩慢時,它有助于刺激消費,帶動經濟。可是,冠病疫情持續擴散,大家都待在家裏,消費需求大幅下滑,低油價自然起不了刺激消費的作用。”
星展集團研究資料顯示,我國淨進口石油總額達154億元,相當于名義國內生産總值(nominal GDP)的3.1%。在一般情況下,油價每漲10%,將造成新加坡整體通貨膨脹上揚約0.3個百分點。換句話說,低油價理應緩和通脹率,讓消費者受益。
就各行業而言,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經濟師蔡學敏指出,低油價表面上看來對運輸、物流和航空業有利,可是經濟陷入萎縮,對新加坡整體經濟帶來創傷更大。
2014年中至2016年初,供應過剩導致油價崩盤,大跌七成至每桶35美元的水平。受油價下跌影響,我國在2015年減少了5200份制造業工作,較2014年高出22%。當中1680個工作來自金屬制品生産、石油鑽井平台機械和設備等企業。
銀行業因油氣領域貸款曝險受挫
另一方面,本地銀行業也因油氣方面貸款曝險而受挫。新加坡金融管理局2016年度《金融穩定評估》報告顯示,本地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上升,從2015年第三季的1.8%,攀升至2016第三季的2.7%。制造業不良貸款率攀升1.9個百分點,石油相關領域有多家公司陷入債務危機。
蔡學敏說:“企業再融資或許會成爲一個大問題。因爲一些銀行可能不願增加受冠病嚴重打擊的公司的信貸曝險。”
宋生文卻覺得,銀行和油氣領域吸取當時油價崩盤經驗後,如今變得更強韌,應可抵禦低油價帶來的沖擊。他說:“盡管一些油氣領域企業可能瀕臨破産,銀行也可能出現更多不良貸款,但整體而言,低油價帶來的影響應不會像2015至2016年期間般巨大。”
每朵雲都有一條銀邊,在艱難局面中,低油價給國人帶來的一絲欣慰,就是下季度電費價格會減少。
宋生文笑說:“受冠病影響,雖然大家無法出國遊玩,享受油價下跌、機票價格走低的惠利,但至少下季度電費估計大幅下滑,對現在居家辦公,每天開電腦、風扇和冷氣的廣大民衆來說,或許是唯一較開心的事吧。”
沙俄美的“三國殺”
單純從供需平衡關系來看,冠病影響石油需求,減少供應既然是合理做法,沙特爲何要增加供應、掀開油價大戰?
杜希解釋:“這是因爲沙特想要借著低油價,把美國等競爭對手排擠出去,從而鞏固它的市場份額。與此同時,它也能迫使俄羅斯就範,重新回到談判桌上。”
根據能源咨詢公司Rystad Energ的分析,沙特擁有世界上最便宜的石油,沙特阿美的原油開采成本每桶不到9美元,而俄羅斯的成本爲每桶15美元。相比之下,美國頁岩油開采成本介于23至75美元,較沙特和俄羅斯高出許多。
不過,沙特經濟結構單一,約70%財政收入來自原油出口,沙特在計入財政預算後,油價須維持在80美元以上,才能達到國家收支平衡。
反觀美國,它借助頁岩油革命技術,極其寬松的金融市場,以及股市、債市和銀行的“輸血”,自2010年以來産量迅速提升。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去年石油産量達到每日1951萬桶,所占市場份額爲19%,比沙特的每日1181萬桶和俄羅斯的1149萬桶來得高,是當前全球産油國的龍頭老大。
俄羅斯拒絕減産,背後有些什麽考量?
莫斯科宏觀咨詢公司(Marco-Advisory)研究總監阿謝德(Tom Adshead)認爲,俄羅斯是劍指沙特,意在美國。
他說:“俄羅斯人出于長遠策略考慮而這樣做。這樣做可能損害美國頁岩油生産商的財務狀況,在競爭中除掉美國生産商。”
事實上,減産對俄羅斯可能毫無好處,只會令它的市場份額被美國頁岩油生産商搶占。
至于美國,現在面對的是兩難局面:油價走低將阻礙頁岩油業發展,減産則意味著頁岩油生産商增長陷入停頓。
輝立期貨(Phillip Futures)大宗商品高級經理桑杜(Avtar Sandu)指出,不少美國石油公司業務飽受沖擊,紛紛減少開支和裁員。
他說:“即使沒有冠病疫情的影響,全球原油庫存已超越五年平均水平,這說明目前石油供應過剩。因此,除非石油産量大幅減少,並且冠病疫情能在第二季度末平息,我不認爲油價短期內會回到50美元以上水平,它甚至還可能陷入熊市,跌至20美元以下水平。”
總的來說,還是一句老話:石油價格戰中沒有贏家。
汽油價格漲快跌慢?
不少人經常埋怨,原油價格上漲時,油站的汽油價格迅速上揚;原油價格下跌時,汽油價格下調速度卻往往很慢。
根據新加坡競爭局(Competition Commission of Singapore,現爲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2017年的一項研究,現實情況恰好相反。
貿工部兼外交部高級政務次長陳有明醫生上月在國會答複關于原油價格下跌對我國汽油零售價影響的問題時,引述競爭局研究說,本地汽油價格其實漲慢跌快,相比全球油價下跌時汽油價格的回調速度,油價上漲時油站汽油價格平均上升時間其實更長,上調速度更慢。
他指出,原油必須經過提煉和加工程序轉化爲汽油,轉嫁率(pass-through rate)一般爲70%。今年3月初油價大跌,本地油站汽油價格約六天後下跌20%,轉嫁率超過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