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局去年的數據初步顯示,淡濱尼與義順試驗範圍的骨痛熱症病例相較其他非試驗範圍少了65%至80%。接下來,當局將把伊蚊絕育試驗計劃擴展至位于我國西北部的蔡厝港、吉豐和豐加北的其中207座組屋。
胡潔梅 報道
步入骨痛熱症高峰期,伊蚊絕育試驗計劃本月將從淡濱尼和義順,擴大至蔡厝港、吉豐和豐加北區的207座組屋。
環境局昨天發文告指出,進入第四階段的試驗計劃取得良好進展,伊蚊數量減少超過90%。去年的數據初步顯示,淡濱尼與義順試驗範圍的骨痛熱症病例相較其他非試驗範圍也少了65%至80%。
自2016年起,環境局在淡濱尼和義順部分地區展開試驗計劃,將昆蟲體內常見的沃爾巴克氏菌(Wolbachia)注入雄性伊蚊,讓雄性與雌性伊蚊交配後産下的卵無法孵化,從而抑制伊蚊數量,減少骨痛熱症病例。
蔡厝港等區鄰裏伊蚊多
成爲骨痛黑區風險較高
接下來,當局會在蔡厝港、吉豐和豐加北的其中207座組屋釋放注入沃爾巴克氏菌的雄性伊蚊,這些鄰裏的伊蚊一直很多,成爲骨痛熱症黑區的風險較高。試驗計劃涵蓋的組屋有1萬7500戶家庭,計劃預計本月15日開始。
根據環境局網站,截至本月2日,我國今年已有6582起骨痛熱症病例,比去年同期高出超過一倍。截至本月4日,活躍的骨痛熱症黑區有94個。
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昨天在面簿貼文指出,5月至9月是骨痛熱症高峰期,每周的病例居高不下,介于300起至400起。如果情況持續,今年的總病例料超過去年的1萬6000起。近三年,環境局在家中發現的蚊子滋生處也比之前的三年多50%。隨著多數人居家辦公,他呼籲大家做好防蚊工作。
馬善高說:“盡管沃爾巴克氏菌計劃有效地控制蚊子數量,但預防骨痛熱症的最佳方法還是消滅蚊子滋生處。保持警惕、清除家中有可能滋生蚊子的地方,我們才能保護我們的社區,免受骨痛熱症威脅。”
環境局指出,蔡厝港、吉豐和豐加北的試驗範圍比淡濱尼和義順區所涵蓋的553座組屋來得少,研究旨在測試不同策略,爲日後擴展計劃找出最有效的方法。
環境衛生學院院長黃麗菁指出,當局在淡濱尼和義順進行試驗時是于市鎮內逐步擴大釋放雄性伊蚊的範圍,在新的試驗地點則會采取更針對性的策略,把釋放範圍鎖定伊蚊較多的鄰裏,及早控制伊蚊數量。
研究人員同樣會在組屋的樓梯間、組屋底層等地點釋放雄性伊蚊,不會在屋內進行。在區內釋放的雄性伊蚊不會叮人與傳播病毒,也不會引來雌性伊蚊。當局將在下來幾個月與居民和利益相關者溝通。
淡濱尼和義順的試驗計劃將繼續。環境局會繼續開發並測試自動化技術來增加沃爾巴克氏菌雄性伊蚊的數量,去年底也啓用新的蚊子繁殖設施。
本地今年有更多病患所感染的骨痛熱症病毒血清類型以第三型病毒(DENV-3)爲主。今年3月,第三型病毒病例占43.1%。新加坡在過去20年都沒暴發過DENV-3主導的骨痛熱症,因此民衆對這類病毒的免疫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