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嘉年 報道
Boxgreen聯合創辦人胡智福名片上的職銜是“茶水間總監”(Chief Pantry Officer),短短幾個字概括了公司的緣起和市場立足點。
2014年,他還在星展集團工作時經常熬夜加班。有一晚,他想找能解饞又不失健康的零食卻沒有,當下靈光乍現,馬上和同事林勇燊一起注冊了一個網站,賣起堅果類爲主的零食。
短短幾個月,他們吸引了上百企業客戶,不少還重複下單。結果,兩人每晚都“加班”,將零食打包裝盒,隔天再送出。
胡智福說:“這類零食在超市也有,但上班時如果想吃,卻又不是唾手可得,外賣送餐服務當時也還沒風行,所以很多公司來跟我們訂購,供員工享用。”
四個月後,當時才27歲的胡智福毅然離職創業。隔年,林勇燊也加入。兩人投入3萬元起始資金,先是找廠商代工,自己專做銷售。過後,兩人的好友印度尼西亞華僑吳培雄也加入。
當訂單越來越多,爲了要掌控品質,他們決定自己生産。然而,從銷售踏入生産卻是一大門檻。當時,他們雇用三名兼職家庭主婦幫忙。但業務環節擴大,也需要更多資金周轉,讓他們一度想放棄,走回外包。沒想到三名“主婦級”員工竟然主動湊錢,要他們堅持下去。
胡智福坦言,在這之前,他們年輕人一心只想闖蕩,覺得就算失敗也不要緊,直到那一刻才深深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責任。
“從此以後,我們更認真經營,絕不輕言放棄。”
經過幾年努力,Boxgreen的生意穩定增長,生産線也上了軌道。去年,公司收購了從事冷壓新鮮果汁生意的Juicy Folks。Juicy Folks創辦人譚永偉加入,形成了今天的四人團隊,也讓公司産品陣容更完整。
公司的企業客戶包括知名網絡公司、銀行、商業顧問、廣告及創意行銷公司等,産品也在一些餐飲業者、實體及網上銷售通路上架,還登上廉價航空的餐牌。
如今,企業客戶占公司八成營收。公司去年也買進自動販賣機,目前已有66台,設置在辦公樓、商場等,擴大零售管道。
Boxgreen創立初期獲得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IMDA)的前身MDA的i.Jam.reload計劃資助,發展自己的電子商務網站,過後也獲得新加坡社會企業中心(Singapore Centre for Social Enterprise,簡稱raiSE)注資。公司至今共獲得投資者注資150萬元,顯著部分來自私募股權基金Octava Impact Investment。
創業有成 不忘回饋社會
創立不到六年,公司已有數百萬元年營收,日常運作需要幾百萬元的流動資金,對管理團隊來說又是新的挑戰。除了銀行貸款及貿易融資設施,他們也通過P2P借貸平台Funding Societies獲得過渡性貸款。
Boxgreen的産品標榜健康,這些年也積極投入各種社會企業活動,包括將部分銷售所得捐作慈善。公司參與了黃絲帶新加坡(YRSG)(前身爲新加坡複員技訓企業管理局,SCORE),爲即將獲釋獄囚提供培訓,目前在計劃下雇用20名獄囚,也將雇用兩名釋囚爲全職員工。
胡智福說:“其實他們當中許多犯的並非重罪,看到他們有機會獲得培訓,出來後有工作,重獲新生,我們覺得很有意義。”
他認爲,從事社會企業活動,讓公司品牌更能引起顧客共鳴。
“許多年輕一代都更重視環保及社會責任,甚至願意爲此付高一點的價格。”